让课堂成为放飞思想的乐园
作者:王雪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1月24日 星级:
这是我自己的一堂探究课,面对的是一群很纯,但也很"土"的学生--典型的山里孩子,正处于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之间,多数很木呐,不擅言辞,说话则满口山区特色的普通话,上课时习惯于静静地听,悄悄地记笔记,提问时往往低了头,似乎怕老师发现。上本节课之前,我已为他们上了几节课,并一直在努力用笑容和赞美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同学们的胆子似乎渐渐地大了起来,终于有了好几位敢于举手且大声发言的人,多数同学也敢于在下面附和着回答了。
这节课的内容是《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思路,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我在备课时,希望本节课能上出一些我自己的特色,于是在编排上作了一些尝试,想通过学生间测量实践的矛盾冲突,由学生自己来思考出一些原本应由我讲出的东西。鉴于学生前阶段的表现,自己心里其实也没底,于是就带着一种惴惴的心情开始了我的教学:
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讨论知道,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学校的运动会是同学们展示运动的舞台,长跑、短跑是运动会上最激动人心的项目。请问:运动会上,裁判员是依据什么来评判运动员跑步快慢的?
生:(大声、齐声)跑步时间。(让我吃了一惊,第一感觉问题提得太"白"了。)
师:只要知道跑步时间就可以评判各项目跑步快慢吗?
生:还要知道距离。(这次回答的人少一些。)
师:裁判员是怎样知道距离和跑步时间的?
生:测的(量出来的、事先测好的)。(合上了我的第一步设想了,但有些回答有点不妥,如"事先测好的"不适用于时间的测量。我没有立即指出来,有了好的开始,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在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得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们会进行测量吗?
生:(大声)会!(心中暗笑,这句回答得倒是干脆。下个套子再试试。)
师:很好。下面老师想请两个组各派一名代表帮我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另两个组各派一名代表帮我测量一下教室的宽度。同学们也可以毛遂自荐。代表可以与本组同学聚在一起商量好测量办法,如代表一个人无法完成测量任务,本组同学可以帮忙。商量时要小声点,别给其他组同学听到。(下了个套子:没给器材;故意让各组小声商议,刺激好胜心理,调动积极性。)
各小组短暂商量后,开始了他们的测量。测量过程大约经历了三分钟。
师:请各组依次介绍你们组的测量情况。要介绍你测量的是长度还是宽度,你们的做法以及测量结果。
组1:我们测的是教室长度。我们的做法是:先用尺量出凳子的长度,再把凳子作为尺去量教室长度。我们测出教室的长度为10.5米。(有意思的是,该组一开始是准备直接用凳子测量,移了两次凳子后,那位主测的同学不知怎么想起讲台里的大三角尺,于是跑上来,当着我的面拿走了它。)
组2:我们测的是教室长度。我觉得不需要测凳子长度,直接用凳子测长度就可以了,因为凳子的长度是知道的。我测得教室的长度是10米。
组3:我们测的是教室宽度。我用的是跨步的做法,共跨了6步,所以我觉得宽度是6米。
组4:我也是测教室宽度。我先伸直两臂,让同组同学估计一下长度,然后比一比看教室相当于我手臂长的几倍。
师:四组同学的做法各不相同,说明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四种测量方法中,有没有哪些不够妥当?为什么?哪些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请同学们想一想,把你的想法与周围同学交流,再把你们的交流看法告诉大家。
生甲:我觉得我们组(第一组)做得比较好。因为我们用到了尺。用尺测比较准。
生乙:我也觉得第一组方法好。因为它们先用尺测了凳子的长度,这样就比较准。第二组直接用凳子测,凳子的长度不完全一样,所以测得不准。另外我觉得第三组做法不好,跨步每步跨得不一定是一样的,我们组伸直两手的做法就比他们好。(有趣!没忘了"胳臂肘往里拐"。)
生丙:(第二组学生)他讲得不对!(看来有点急了。)我们凳子长度是知道的,是1米,钱老师(数学老师)上次不是告诉我们了吗?
生乙:长度本来就不一样,不信你自己比一比(看来也急了)。
生丁:(第二组学生)钱老师说他测过的,就是1米。
第一组、第四组都有学生举手或嘴里直接就喊出来,声援乙同学。我微笑着制止了他们。
师:大家先不要争论凳子长度。第二组同学,前面几位同学基本上都认为第一组测得比较准,你们有没有同样的看法?
生丙:我觉得我们组与他们的一样准。因为他们用尺是为了测凳子的长,而我们早就知道凳子的长了。
师:如果钱老师没有告诉你们凳子的长度呢?你会怎么做?
生丙:那我就也先用尺测凳子的长。
师:看来,同学们比较相信尺。尺是同学们平常最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大家为什么觉得用尺测得比较准呢?请把你们的尺拿出来观察比较。
生:因为上面有刻线(标了数字、有度数、标了刻度、线画得比较准等)。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其实,除了尺之外,很多工具上都标了刻度线和数字,如,手表上、寒暑表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刻线和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第18页[测量单位]一段内容,与身边的同学相互交流看法。
学生进行短暂的阅读和交流。
师:尺上的刻度线起什么作用?
生:对比(测量)的标准。
师:想一想四组的测量方法,你认为第一、二两组之间,第三、四两组之间测量数值为什么不同?
生:他们没有统一的测量标准。(也有同学说是因为方法不一样。)
……
后面的教学中,我几乎没有参与。特别是单位换算,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对单位换算就有一定的基础,而且现行数学教材已经把科学记数法收录进了七年级教材,我只是出了几个单位换算的练习,由学生上讲台来介绍换算方法,感觉比以往任何一次同内容教学都轻松,学生对学生讲解,更容易听得懂。在学生代替我当老师时,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位同学在讲解3.72mm=_____nm中怎样找出"mm"和"nm"的换算关系时,底下另一位同学想的方法与他的不同,于是急得不断打断讲解,讲解的同学则不断地阻止底下那位同学发表意见(看来,自信有时也会让人变的"专横"),结果,别的同学想了一个主意,让他们两个同时在黑板上简要地把过程写出来,这才解决了"冲突",写出来一看,方法果然不一样,一个用的是等量代换,一个用的是比例法。
课后,我找了几位同学与他们交流对近阶段所上物理课的看法,针对以前他(她)们怕说话的问题,他们的说法惊人地一致:"非不想也,乃不敢也!"。他(她)们其实很想能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但面对老师严肃的面孔及"一字不差"的标准答案,他(她)们实在没有站出来的勇气。
这节课,课后反省,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提问的内容等处理得并不是很完美,甚至有一些明显的问题。但本节课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与学生平等交流、"阳光服务",甚至让学生间面对面直接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胆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其最积极的意义,我觉得,是放飞了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敢想所欲想,敢说所欲说,敢做所欲做",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想的乐园,短期内也许看不出它的优势,但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注:作者使用沪科版新教材
- 上一份资料:重视表达能力培养,倡导物理写作教学(获奖论文)
- 下一份资料:怎样发挥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的教学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思路,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我在备课时,希望本节课能上出一些我自己的特色,于是在编排上作了一些尝试,想通过学生间测量实践的矛盾冲突,由学生自己来思考出一些原本应由我讲出的东西。鉴于学生前阶段的表现,自己心里其实也没底,于是就带着一种惴惴的心情开始了我的教学:
师: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讨论知道,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学校的运动会是同学们展示运动的舞台,长跑、短跑是运动会上最激动人心的项目。请问:运动会上,裁判员是依据什么来评判运动员跑步快慢的?
生:(大声、齐声)跑步时间。(让我吃了一惊,第一感觉问题提得太"白"了。)
师:只要知道跑步时间就可以评判各项目跑步快慢吗?
生:还要知道距离。(这次回答的人少一些。)
师:裁判员是怎样知道距离和跑步时间的?
生:测的(量出来的、事先测好的)。(合上了我的第一步设想了,但有些回答有点不妥,如"事先测好的"不适用于时间的测量。我没有立即指出来,有了好的开始,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在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得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们会进行测量吗?
生:(大声)会!(心中暗笑,这句回答得倒是干脆。下个套子再试试。)
师:很好。下面老师想请两个组各派一名代表帮我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另两个组各派一名代表帮我测量一下教室的宽度。同学们也可以毛遂自荐。代表可以与本组同学聚在一起商量好测量办法,如代表一个人无法完成测量任务,本组同学可以帮忙。商量时要小声点,别给其他组同学听到。(下了个套子:没给器材;故意让各组小声商议,刺激好胜心理,调动积极性。)
各小组短暂商量后,开始了他们的测量。测量过程大约经历了三分钟。
师:请各组依次介绍你们组的测量情况。要介绍你测量的是长度还是宽度,你们的做法以及测量结果。
组1:我们测的是教室长度。我们的做法是:先用尺量出凳子的长度,再把凳子作为尺去量教室长度。我们测出教室的长度为10.5米。(有意思的是,该组一开始是准备直接用凳子测量,移了两次凳子后,那位主测的同学不知怎么想起讲台里的大三角尺,于是跑上来,当着我的面拿走了它。)
组2:我们测的是教室长度。我觉得不需要测凳子长度,直接用凳子测长度就可以了,因为凳子的长度是知道的。我测得教室的长度是10米。
组3:我们测的是教室宽度。我用的是跨步的做法,共跨了6步,所以我觉得宽度是6米。
组4:我也是测教室宽度。我先伸直两臂,让同组同学估计一下长度,然后比一比看教室相当于我手臂长的几倍。
师:四组同学的做法各不相同,说明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四种测量方法中,有没有哪些不够妥当?为什么?哪些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请同学们想一想,把你的想法与周围同学交流,再把你们的交流看法告诉大家。
生甲:我觉得我们组(第一组)做得比较好。因为我们用到了尺。用尺测比较准。
生乙:我也觉得第一组方法好。因为它们先用尺测了凳子的长度,这样就比较准。第二组直接用凳子测,凳子的长度不完全一样,所以测得不准。另外我觉得第三组做法不好,跨步每步跨得不一定是一样的,我们组伸直两手的做法就比他们好。(有趣!没忘了"胳臂肘往里拐"。)
生丙:(第二组学生)他讲得不对!(看来有点急了。)我们凳子长度是知道的,是1米,钱老师(数学老师)上次不是告诉我们了吗?
生乙:长度本来就不一样,不信你自己比一比(看来也急了)。
生丁:(第二组学生)钱老师说他测过的,就是1米。
第一组、第四组都有学生举手或嘴里直接就喊出来,声援乙同学。我微笑着制止了他们。
师:大家先不要争论凳子长度。第二组同学,前面几位同学基本上都认为第一组测得比较准,你们有没有同样的看法?
生丙:我觉得我们组与他们的一样准。因为他们用尺是为了测凳子的长,而我们早就知道凳子的长了。
师:如果钱老师没有告诉你们凳子的长度呢?你会怎么做?
生丙:那我就也先用尺测凳子的长。
师:看来,同学们比较相信尺。尺是同学们平常最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大家为什么觉得用尺测得比较准呢?请把你们的尺拿出来观察比较。
生:因为上面有刻线(标了数字、有度数、标了刻度、线画得比较准等)。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其实,除了尺之外,很多工具上都标了刻度线和数字,如,手表上、寒暑表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刻线和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第18页[测量单位]一段内容,与身边的同学相互交流看法。
学生进行短暂的阅读和交流。
师:尺上的刻度线起什么作用?
生:对比(测量)的标准。
师:想一想四组的测量方法,你认为第一、二两组之间,第三、四两组之间测量数值为什么不同?
生:他们没有统一的测量标准。(也有同学说是因为方法不一样。)
……
后面的教学中,我几乎没有参与。特别是单位换算,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对单位换算就有一定的基础,而且现行数学教材已经把科学记数法收录进了七年级教材,我只是出了几个单位换算的练习,由学生上讲台来介绍换算方法,感觉比以往任何一次同内容教学都轻松,学生对学生讲解,更容易听得懂。在学生代替我当老师时,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位同学在讲解3.72mm=_____nm中怎样找出"mm"和"nm"的换算关系时,底下另一位同学想的方法与他的不同,于是急得不断打断讲解,讲解的同学则不断地阻止底下那位同学发表意见(看来,自信有时也会让人变的"专横"),结果,别的同学想了一个主意,让他们两个同时在黑板上简要地把过程写出来,这才解决了"冲突",写出来一看,方法果然不一样,一个用的是等量代换,一个用的是比例法。
课后,我找了几位同学与他们交流对近阶段所上物理课的看法,针对以前他(她)们怕说话的问题,他们的说法惊人地一致:"非不想也,乃不敢也!"。他(她)们其实很想能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但面对老师严肃的面孔及"一字不差"的标准答案,他(她)们实在没有站出来的勇气。
这节课,课后反省,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提问的内容等处理得并不是很完美,甚至有一些明显的问题。但本节课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与学生平等交流、"阳光服务",甚至让学生间面对面直接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胆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其最积极的意义,我觉得,是放飞了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敢想所欲想,敢说所欲说,敢做所欲做",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想的乐园,短期内也许看不出它的优势,但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注:作者使用沪科版新教材
- 上一份资料:重视表达能力培养,倡导物理写作教学(获奖论文)
- 下一份资料:怎样发挥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的教学作用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