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 内容详情

从“大气压”的实验改进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刘祖萍  人气: 次  时间:2005年10月26日  星级:

 从“大气压”的实验改进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 一堂物理课的教学反思

晋江市云峰中学 刘祖萍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一章《压强》中《空气的力量》这一节中,为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有很多演示实验,而新教材上安排的实验和以前相比又有所变化,更贴近生活,但是有些很难找到合适的材料,有些不够刺激,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需要对这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或替换。笔者教授本节内容时为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做了三个实验,其中实验一:将水浇铁皮罐实验改为塑料瓶装热水实验;实验二:瓶吞鸡蛋实验;实验三为教材上安排的“塑料挂衣钩实验”。在此不再介绍它的实验过程。

以上三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大气存在压强,但是都体现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实验一和实验三的优点是选自生活中的材料来做实验,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道理,对学生来说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觉得原来物理离我们这么近,就在我们身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避免了用复杂仪器来做实验,让学生觉得高深莫测的现象。尤其是实验二:瓶吞鸡蛋实验,有一定的刺激性,极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会觉得很奇怪。经过老师的解释,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们周围空气也有压强,也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老师还可以对这个实验继续发挥、挖掘,如不妨问问学生:“同学们,鸡蛋已经被瓶子吞进去了,怎么才能使它完整的出来呢?”也许这个时候有些好奇的学生已经质询老师了,但不管怎么样,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老师应该想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好时机,不能错失。这时,你可以让学生先讨论一会儿,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除非把鸡蛋捣烂掉,没有他法”,而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把瓶子打破,就可以完整地取出鸡蛋来”,有的学生也会想到“还是要利用大气压”,……笔者在做这个实验时,有的班级的学生就提出来“要用大气压把鸡蛋取出来”,我说:“对,就是利用气压把它取出来,解铃还得系铃人吗,同学们能想到这一点,真了不起!”我接着反问了一句:“如何利用气压把它取出来呢?”此时,学生不知道如何操作,回答不上来,毕竟学生没有学过“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个知识点,等待着我来解决。我不慌不忙地按下图进行操作,将鸡蛋取出来:


当学生看到鸡蛋“砰”的一声从广口瓶中掉到烧杯中时,兴奋不已,这时,我发话了:“同学们,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其实很多事情都有解决它的办法,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想到,只要想到了办法,解决起来很简单,想刚才的鸡蛋就是利用瓶中的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其压强增大,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把鸡蛋压出来了。今后同学们碰到问题的时候,要多问问为什么,多想想办法,有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你眼前,生活中的问题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实,我是有意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跟《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并不矛盾。《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实际上,以上的三个实验也符合《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用课本教,不是教课本”。有时候我们总是埋怨学生没有创新思维,不会想问题,其实是我们老师对他们培养得不够、指导得不多。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老师要有创新意识,要按照《课标》的理念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上的问题,如遇到一些实验不好做,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简易物品加以改造,甚至替换;在讲一道好习题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讲几种解法,拓宽学生的思维;在布置练习时也可布置一些开放性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我们老师要创造性地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如:一天,两个学生用自己带的米和饭盒在食堂蒸饭,不知怎么回事,两个饭盒叠放在一起,套得很紧,两个学生和食堂的工人师傅又是用刀敲,又是用手拔,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法分开,上面饭盒里的饭吃完了,还是弄不开,我刚好在食堂吃饭,学生问我怎么办,我打量了一会儿,叫他们把两个饭盒一起放到火炉上去烤一烤,结果,没多久,上面的饭盒“砰”的一声就被水蒸气冲开了。相信那两个学生应该对这事情有所思考。

因此,只要我们老师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将来我们的学生就不只是会模仿、考试的工具,而是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的人,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吗?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