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冰箱说起,谈谈初中探究式教学的创新
作者:黄陆金 人气:
次 时间:2005年05月02日 星级:
现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要求以新颖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来引导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这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很好的教学方式。关于探究的方式,新教材重视了课堂实验,而其它方式也应重视,如教师有目的地一系列引导提问,从物理知识点让学生举出应用实例,让学生针对一类物理现象专题讨论或辩论,进行社会调查,做家庭小实验,等等。随着这种新教学理念的推广和发展,笔者作为一线执教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适应现代学生有兴趣地学习物理的需要,在课堂实验、课堂举例、习题练习和阅读资料等方面应该选用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这样使学生学习物理有亲切感,学习兴趣高涨,对于他们主动地投入物理学习这个主体地位非常有利,能使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而现在许多物理教师仍沿用很多老套的实验、习题和教学实例让学生感到上物理课太枯燥无聊,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在空余时间大大提高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了解一些与现代生活和时事新闻贴近的物理知识,并及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笔者认为这样来配合新教材的实施才能更充分体现其新颖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就涉及许多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感性材料。下面就以现在学生家中常用的电冰箱为例,就结合探究式物理教学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 从实际生活需要引入重要的课堂实验。
比如在汽化和液化地教学时,就提出生活中经常用哪些方法冷藏食物,大部分学生都直接举出电冰箱,可以拿夏天在地面洒水达到降温目的为例,做酒精涂在温度计玻璃泡上的实验,学生发现温度计示数会下降,这时可以告诉学生冰箱制冷的原理就是这样的,学生会觉得很好奇,顿时产生了想了解冰箱工作过程的强烈愿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到这个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记忆深刻;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解决了身边的物理问题。
二、 贴近生活实际列举应用实例。
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要举例,但举例要防止老套、杂乱或者离奇。比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复习时可以规定学生就电冰箱举出很多物态变化的例子,如: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汽化和液化;制冰——凝固;除霜、食品解冻——熔化;打开冰箱时“白气”的产生——液化;霜的形成——凝华等等。又如电能的转化应用可以举许多家用电器的例子:其中电冰箱是把电能转换成动能(学生易错)等。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举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其它可以让学生联想补充。这样,以小见大,学生更能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增强了他们探索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条理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三、 结合生活点滴提出课堂问题。
在教学各阶段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在讨论生活中噪声污染时,提出家庭中噪声来源有哪些?(答:冰箱噪声等。)在讲热辐射与颜色的关系时,提出冰箱为什么外表和内壁都用浅色,而后背却是黑色?(答:防止冰箱内部吸热,而背后需要散热。)在知道电流热效应后,结合冰箱工作原理,问打开冰箱门能否使房间平均气温降低?(答:不能反而能升温。)谈到凝固现象时,让学生思考夏天我们去拿电冰箱冷冻箱内的铝制冰盒时,经常会发生粘手的现象?(答:皮表水份遇冷快速凝固。)这样提问,往往可以激起学生一系列的有益思考和发问。
四、 联系生活需要设计习题。
结合生活实际的例题,可以做到题目多变实用,加深基本知识的巩固训练,又不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在电学电路教学时,要求学生画出冰箱内电灯的照明控制电路;利用双金属片设计电冰箱的简易自动温控电路等。在电功率教学时,拿出一冰箱的铭牌数据,分别计算连续工作时和长期工作时的耗电量。强化训练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五、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
现代教学资料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利用各信息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鼓励学生寻找有效的课外阅读资料,增加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世界观。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在每章教学之前或之后,提醒学生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阅读课本和辅导手册上的阅读资料,甚至列出一些书目或课题让学生选购、寻找来阅读。如,上网搜集电冰箱的相关资料等;《生活中的物理学》、《十万个为什么——物理卷》、《家电小常识》、《科技新闻速递》等书目。
总之,只要我们悉心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就可以发现大量的这种教学资源,稍微组织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备课素材。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在物理老师看来,可以是“世事洞察皆物理”。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们还可以大大拓展,在每一章学习后或综合复习时开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事例的专题课,除了电冰箱还有电加热家电、通信器材、厨房里的物理现象、汽车上的物理学应用、游乐场里的力学问题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学到第一手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 上一份资料:没有了!
- 下一份资料:热水瓶的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关系
现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要求以新颖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来引导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这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很好的教学方式。关于探究的方式,新教材重视了课堂实验,而其它方式也应重视,如教师有目的地一系列引导提问,从物理知识点让学生举出应用实例,让学生针对一类物理现象专题讨论或辩论,进行社会调查,做家庭小实验,等等。随着这种新教学理念的推广和发展,笔者作为一线执教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适应现代学生有兴趣地学习物理的需要,在课堂实验、课堂举例、习题练习和阅读资料等方面应该选用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这样使学生学习物理有亲切感,学习兴趣高涨,对于他们主动地投入物理学习这个主体地位非常有利,能使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而现在许多物理教师仍沿用很多老套的实验、习题和教学实例让学生感到上物理课太枯燥无聊,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在空余时间大大提高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了解一些与现代生活和时事新闻贴近的物理知识,并及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笔者认为这样来配合新教材的实施才能更充分体现其新颖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就涉及许多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感性材料。下面就以现在学生家中常用的电冰箱为例,就结合探究式物理教学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 从实际生活需要引入重要的课堂实验。
比如在汽化和液化地教学时,就提出生活中经常用哪些方法冷藏食物,大部分学生都直接举出电冰箱,可以拿夏天在地面洒水达到降温目的为例,做酒精涂在温度计玻璃泡上的实验,学生发现温度计示数会下降,这时可以告诉学生冰箱制冷的原理就是这样的,学生会觉得很好奇,顿时产生了想了解冰箱工作过程的强烈愿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到这个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记忆深刻;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解决了身边的物理问题。
二、 贴近生活实际列举应用实例。
我们教学过程中经常要举例,但举例要防止老套、杂乱或者离奇。比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复习时可以规定学生就电冰箱举出很多物态变化的例子,如: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汽化和液化;制冰——凝固;除霜、食品解冻——熔化;打开冰箱时“白气”的产生——液化;霜的形成——凝华等等。又如电能的转化应用可以举许多家用电器的例子:其中电冰箱是把电能转换成动能(学生易错)等。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举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其它可以让学生联想补充。这样,以小见大,学生更能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增强了他们探索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条理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三、 结合生活点滴提出课堂问题。
在教学各阶段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在讨论生活中噪声污染时,提出家庭中噪声来源有哪些?(答:冰箱噪声等。)在讲热辐射与颜色的关系时,提出冰箱为什么外表和内壁都用浅色,而后背却是黑色?(答:防止冰箱内部吸热,而背后需要散热。)在知道电流热效应后,结合冰箱工作原理,问打开冰箱门能否使房间平均气温降低?(答:不能反而能升温。)谈到凝固现象时,让学生思考夏天我们去拿电冰箱冷冻箱内的铝制冰盒时,经常会发生粘手的现象?(答:皮表水份遇冷快速凝固。)这样提问,往往可以激起学生一系列的有益思考和发问。
四、 联系生活需要设计习题。
结合生活实际的例题,可以做到题目多变实用,加深基本知识的巩固训练,又不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在电学电路教学时,要求学生画出冰箱内电灯的照明控制电路;利用双金属片设计电冰箱的简易自动温控电路等。在电功率教学时,拿出一冰箱的铭牌数据,分别计算连续工作时和长期工作时的耗电量。强化训练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五、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
现代教学资料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利用各信息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鼓励学生寻找有效的课外阅读资料,增加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世界观。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在每章教学之前或之后,提醒学生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阅读课本和辅导手册上的阅读资料,甚至列出一些书目或课题让学生选购、寻找来阅读。如,上网搜集电冰箱的相关资料等;《生活中的物理学》、《十万个为什么——物理卷》、《家电小常识》、《科技新闻速递》等书目。
总之,只要我们悉心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就可以发现大量的这种教学资源,稍微组织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备课素材。所谓“世事洞察皆学问”,在物理老师看来,可以是“世事洞察皆物理”。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们还可以大大拓展,在每一章学习后或综合复习时开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事例的专题课,除了电冰箱还有电加热家电、通信器材、厨房里的物理现象、汽车上的物理学应用、游乐场里的力学问题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学到第一手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 上一份资料:没有了!
- 下一份资料:热水瓶的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关系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