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挥初中物理教材中“想想议议”的教学作用
作者:vip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1月29日 星级:
人教版初中物理义务教育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在“想想议议”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思考、讨论的素材。精心设计的“想想议议”的教学,充分利用“想想议议”提供的素材,认真组织学生想和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们教学中“想想议议”的几点作法。
一、利用“想想议议”深化概念、规律
有些“想想议议”提出的问题,涉及对物理概念、规律掌握的准确程度和认识深度,教学中,我们紧扣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牢固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如教材第一册92页“想想议议”提出:“请同学们议论一下,什么是物理学中所说的力?它能够产生哪些效果?”教学中,我们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边讨论归纳,使学生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方面较全面地认识了力的含义,并通过列举大量力的作用的现象,讨论归纳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加深了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又如、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第一册133页中的“想想议议”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谈液体的沸点,必须考虑大气压的大小。这里,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对沸点概念的完整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要注意条件。
二、利用“想想议议”澄清模糊观念
有些“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很容易产生模糊观念和错误认识的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是最有想和议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些问题,把错误、模糊观念摆到桌面上,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甚至辩论,澄清模糊观念,形成正确认识。
如教材第一册44页“想想议议”中,提出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问题。讨论前,学生对这两种汽化方式已有所了解,但两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全面的。教学中,我们启发学生从温度、汽化发生部位、是否吸热等方面思考讨论、分析比较,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和共同特点。
又如,教材第二册117页“想想议议”提出“从第四节例题知道,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越大,电阻越小,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可是,根据焦耳定律,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二者似乎矛盾,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是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的疑问,也是最容易产生混淆、形成模糊观念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分析比较两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使学生澄清了模糊观念,形成了正确认识:这两个结论并不矛盾,关键是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是在两端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小,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后者是指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强度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P=I2R)。
三、利用“想想议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想议议”中,有不少启发性强、思维密度大、思维要求高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充分拟用这些问题,努力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教材第一册18页的“想想议议”提出:“通常人们用t/s表示运动快慢,能不能用t/s来表示运动快慢?”这个问题思考价值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认真思考、讨论,同学们都认为可以用t/s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是用前一种方式表达方便些。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表达一个问题,表达一个物理概念,方式不一定是唯一的,但通常是选择最优的表达方式。这样教学,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第一册95页“想想议议”提出:“除了书上讲的力的图示法外,你还能提出别的办法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吗?”;第一册118页“想想议议”提出:“有两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欲使A组对地面的压强比B组对地面的压强大,有几种放法?”对于这两个“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我们也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也比较好。
又如教材第二册57页“想想议议”,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电路:电铃响,同时红灯亮,表示前门来人;电铃响;同时绿灯亮,表示后门来人。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们先鼓励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介绍电路原理,最后,全班优选出几种较佳方案,并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安装、演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利用“想想议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不少“想想议议”提出的问题,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科技发展联系紧密。教学中,我们认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想和议,培养学生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材第一册31页“想想议议”提出:“
- 上一份资料:让课堂成为放飞思想的乐园
- 下一份资料:新课程下师生共同成长
一、利用“想想议议”深化概念、规律
有些“想想议议”提出的问题,涉及对物理概念、规律掌握的准确程度和认识深度,教学中,我们紧扣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牢固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如教材第一册92页“想想议议”提出:“请同学们议论一下,什么是物理学中所说的力?它能够产生哪些效果?”教学中,我们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边讨论归纳,使学生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方面较全面地认识了力的含义,并通过列举大量力的作用的现象,讨论归纳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加深了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又如、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第一册133页中的“想想议议”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谈液体的沸点,必须考虑大气压的大小。这里,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对沸点概念的完整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往往要注意条件。
二、利用“想想议议”澄清模糊观念
有些“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很容易产生模糊观念和错误认识的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是最有想和议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些问题,把错误、模糊观念摆到桌面上,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甚至辩论,澄清模糊观念,形成正确认识。
如教材第一册44页“想想议议”中,提出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问题。讨论前,学生对这两种汽化方式已有所了解,但两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全面的。教学中,我们启发学生从温度、汽化发生部位、是否吸热等方面思考讨论、分析比较,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和共同特点。
又如,教材第二册117页“想想议议”提出“从第四节例题知道,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越大,电阻越小,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可是,根据焦耳定律,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二者似乎矛盾,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是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的疑问,也是最容易产生混淆、形成模糊观念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分析比较两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使学生澄清了模糊观念,形成了正确认识:这两个结论并不矛盾,关键是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是在两端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小,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后者是指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强度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P=I2R)。
三、利用“想想议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想议议”中,有不少启发性强、思维密度大、思维要求高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充分拟用这些问题,努力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如教材第一册18页的“想想议议”提出:“通常人们用t/s表示运动快慢,能不能用t/s来表示运动快慢?”这个问题思考价值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认真思考、讨论,同学们都认为可以用t/s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是用前一种方式表达方便些。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表达一个问题,表达一个物理概念,方式不一定是唯一的,但通常是选择最优的表达方式。这样教学,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第一册95页“想想议议”提出:“除了书上讲的力的图示法外,你还能提出别的办法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吗?”;第一册118页“想想议议”提出:“有两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欲使A组对地面的压强比B组对地面的压强大,有几种放法?”对于这两个“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我们也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也比较好。
又如教材第二册57页“想想议议”,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电路:电铃响,同时红灯亮,表示前门来人;电铃响;同时绿灯亮,表示后门来人。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们先鼓励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介绍电路原理,最后,全班优选出几种较佳方案,并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安装、演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利用“想想议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不少“想想议议”提出的问题,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科技发展联系紧密。教学中,我们认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想和议,培养学生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材第一册31页“想想议议”提出:“
- 上一份资料:让课堂成为放飞思想的乐园
- 下一份资料:新课程下师生共同成长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