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特点、新理念、新转变
作者:赵凤池 人气:
次 时间:2006年10月12日 星级:
广东省博罗县中学物理课改组 赵凤池
新教材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载体和课程资源,对教育部颁发的《物理课程标准》做了较为准确的解读,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理念。新教材以人为本,特别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出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精神,而且注重学科渗透和新科技的纳入,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就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新教材的内容特点
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一改以往教材“难、繁、偏、旧”的现状,所选内容典型、实用、有特色。而且教材难度适中,没有过多过繁的计算,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自主探究学习上,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特别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教学,从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与发展、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养成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来的,例如:速度的概念、声音的产生、力的三要素等都不是由教材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中得出的。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新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特别注重联系实际,每一章节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自然现象开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热情和兴趣,既注重知识,又立足能力。教材中有许多这样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如:讲到“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时,用了“推与拉”一例;讲到“二力平衡时”,用到了“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一例。可以说新教材在贴近生活,注重物理知识的现代化、实用性及生产应用上做到了有机的统一。
新教材特别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特别是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例如教材中多处对中外的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介绍。这一切对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至为重要。
新教材在结构体系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具有强烈的互动特征,设置了许多内容,如:“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实践活动”“信息窗”“加油站”等等。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新教材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
● 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环境下,教师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构筑的围城中,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程仅仅是学科课程,知识的单行线使学生脱离实际生活,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难有发明创新。而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活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教材要求给学生创造宽松、包容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自己畅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或感受,教师不只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组织者、协调者,而且应该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新教材实行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 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实际上是一种很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操纵者,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着整个教学活动,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而新教材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教学生只学的被动局面。让教师与学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进行有标准化答案的书面测试,考查知识、技能、技巧等。注重学科知识,注重“量化”,只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对价值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学习情绪方面的综合评价。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提倡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要求以人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人的价值,对学生体现尊重与关爱,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价值的实现。
新教材本身就是一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创新人才的尝试,新教材的使用既是一次实验,又是一种大胆的探索,这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理念的推广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终身的学习能力,这次新课改就会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 上一份资料:吟唱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 下一份资料: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广东省博罗县中学物理课改组 赵凤池
新教材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载体和课程资源,对教育部颁发的《物理课程标准》做了较为准确的解读,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理念。新教材以人为本,特别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出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精神,而且注重学科渗透和新科技的纳入,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就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新教材的内容特点
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一改以往教材“难、繁、偏、旧”的现状,所选内容典型、实用、有特色。而且教材难度适中,没有过多过繁的计算,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自主探究学习上,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特别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教学,从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与发展、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养成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来的,例如:速度的概念、声音的产生、力的三要素等都不是由教材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中得出的。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新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特别注重联系实际,每一章节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自然现象开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热情和兴趣,既注重知识,又立足能力。教材中有许多这样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如:讲到“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时,用了“推与拉”一例;讲到“二力平衡时”,用到了“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一例。可以说新教材在贴近生活,注重物理知识的现代化、实用性及生产应用上做到了有机的统一。
新教材特别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特别是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例如教材中多处对中外的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介绍。这一切对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至为重要。
新教材在结构体系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具有强烈的互动特征,设置了许多内容,如:“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实践活动”“信息窗”“加油站”等等。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新教材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
● 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环境下,教师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构筑的围城中,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程仅仅是学科课程,知识的单行线使学生脱离实际生活,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难有发明创新。而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活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教材要求给学生创造宽松、包容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自己畅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或感受,教师不只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组织者、协调者,而且应该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者。新教材实行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 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实际上是一种很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操纵者,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着整个教学活动,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而新教材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教学生只学的被动局面。让教师与学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进行有标准化答案的书面测试,考查知识、技能、技巧等。注重学科知识,注重“量化”,只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对价值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学习情绪方面的综合评价。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提倡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要求以人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人的价值,对学生体现尊重与关爱,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价值的实现。
新教材本身就是一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创新人才的尝试,新教材的使用既是一次实验,又是一种大胆的探索,这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理念的推广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终身的学习能力,这次新课改就会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 上一份资料:吟唱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 下一份资料: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