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鸣叫声是怎样发出的?
作者:本站 人气:
次 时间:2005年10月04日 星级:
昆虫的鸣叫声是由特殊的发音器官产生的。在各种鸣虫中,蟋蟀的鸣声清脆好听。它的发音器官是由长在复翅上的一排坚硬的微细突出──音键和另一翅上长着的突起的发音镜两部分组成的。它在鸣叫时,复翅举起,约与身躯背面成45°角,向左右两侧张开又迅速合拢,这样左复翅上的音锉便不断地与右复翅上的发音镜发生摩擦,造成复翅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来。音控对发音镜的摩擦越重,复翅的振动就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响。这时整个复翅起了共振器的作用。另外,由于蟋蟀举起两翅时,能够任意调整角度,因此,它能发出好几种频率的声音来,而每种声音又各有一个基音和几个谐音,这样就使得蟋蟀的鸣叫声清脆宛转了。
蜂的鸣声粗犷嘹亮。它的发声器是长在腹部两侧的两片有弹性的薄膜,叫做声鼓。声鼓与身体内发达的声肌相连,外面有一块起保护作用的盖板,盖板和声鼓之间,有一个空腔,叫做共振室。蝉的鸣声,主要是靠声鼓和声肌发出来的。声鼓是一层脆韧有褶皱的向外突出的薄膜,当声肌迅速收缩时将声鼓向里拉,声肌松弛时声鼓向外凸,这样迅速连续不断地变换使声鼓振动,便发出声音来,经共振室扩音效大,张开盖板,声音就传出来了。
纺织娘也是很出名的鸣虫,因为鸣声很像织布机的声音时高时低,悠扬而动听,得到了纺织娘的美称。纺织娘的鸣声和蟋蟀一样也是来自翅翼。所不同的是,它除了有一对淡绿色的前翅外,下面还有一对薄纱似的后翅,当它振动翅翼时,前翅上的音锉和发音镜互相摩擦而发声,后翅没有发音组织,但也能沙沙作响。由于翅翼的结构不同,前翅发声频率高,后翅发声频率低,使鸣声变得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余音袅袅,分外悦耳。
夜赏虫鸣之歌
七月的庭院里,紫背草、小野菊热情地绽放着美丽的小花朵,它们虽不张扬,却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天夜晚,与这些杂草小花一起演绎仲夏之歌的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家伙,它们就是一群“自然界的音乐家”——鸣虫。
自然界的音乐家
什么是“鸣虫”?对古人而言,“虫”泛指地上爬的小动物,比如蛇、蛙、蜥蜴等,他们只把螽斯、蟋蟀叫做“鸣虫”。现代人则把蝗虫和蝉加上,将这四类小昆虫统称为“鸣虫”。它们在炎炎夏日里鸣声不断,有时独奏,有时重奏,更多的时候是合奏……
螽斯、蟋蟀、蝗虫和蝉这四类鸣虫中,除了蝉是同翅目以外,均是直翅目的昆虫。它们通常是为了求偶或宣示领域而鸣叫,而且除了极少数的种类以外,只有雄性鸣虫才会鸣叫。雄蝉像个声乐家,它的服务部有个发音器,腹瓣就是为了发出声音而特化的结构,它通过肌肉的收缩并经由腹腔的共鸣而高歌。雄性螽斯、蟋蟀和蝗虫偈个小提琴家,雄螽斯和雄蟋蟀会高举前翅相互磨擦,雄蝗虫则以后脚和翅膀相互弹搽,产生各种清脆悦耳的求偶之声。所以说,雄蝉像个枝桠上的男歌手,雄螽斯和蟋蟀则是个爱在草叶间演奏的小提琴家。
实地观察长见识
鸣虫之歌的季节已经来到,到底鸣虫们为什么会在夏季鸣叫?它们如何发声?各类鸣虫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或许,这些答案都能从书上或网上查到,但爸爸妈妈带着宝宝实地考察一番,不仅乐趣多多,还可以发现一些资料上没有的奥妙。
就拿常见的蟋蟀来说吧,这个公园、屋角、石缝下的小提琴家,在我们居家附近不难找到。它喜欢在白天还是晚上鸣叫?几点开始叫?它喜欢在晴朗的天气还是潮湿的环境中鸣唱?它喜欢独唱还是合奏?如果有其它雄蟋蟀靠近,它鸣叫的情形会不会有变化?如果有母蟋蟀靠近,它会怎样……太多的研究主题正等着你和孩子一起去发现哦!
美丽世界就在你身边
或许你会问:到哪里观察鸣虫呢?晚上带孩子看会不会有危险?有太多的时候,我们常因种种借口或嫌麻烦而不愿带孩子出去。其实,观察鸣虫根本无须走远,就在住家附近的公园、校园或是自家庭院,只要有草叶的环境都是绝佳的观察地点,右附近有水池或小块湿地,那么可以观察的东西就更多了。晚餐后,带着小手电筒与孩子一起探索夜间的虫鸣世界,你会发现夏夜是如此的美丽而神秘。
夜赏虫鸣之歌,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更能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情。
好斗的歌星—蟋蟀
蟋蟀,北方人俗称蛐蛐。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在生物分类中蟋蟀属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约有1400种,我国已知的有30余种。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每个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听,蟋蟀们又在开演唱会了!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蟋蟀在不停地震动双翅,难道它是在振翅欲飞吗?当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发声器官。回为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用动听的歌声,寻找佳偶。其中歌王当属长颚蟋蟀。体长可达20毫米左右,触角长约35毫米,因两颗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长颚蟋蟀,俗称克斯。
除了善于歌唱,蟋蟀还十分好斗。斗架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蟋蟀相遇会用触角辨别对方,两雄相遇必然露出两颗大牙,一决高下。而一雄一雌相遇则是另一番情景。两只蟋蟀会柔情蜜意,互表仰慕之情。
古时娱乐性的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昂,向主人邀功请赏。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蛉,民间百姓称为黑头将军。一只既能鸣又善斗的好蟋蟀,不但会成为斗蛐蛐者的荣耀,同样会成为蟋蟀王国中的王者。但是,玩弄蟋蟀一定要注意不要玩物丧志。
昆虫的鸣叫声是由特殊的发音器官产生的。在各种鸣虫中,蟋蟀的鸣声清脆好听。它的发音器官是由长在复翅上的一排坚硬的微细突出──音键和另一翅上长着的突起的发音镜两部分组成的。它在鸣叫时,复翅举起,约与身躯背面成45°角,向左右两侧张开又迅速合拢,这样左复翅上的音锉便不断地与右复翅上的发音镜发生摩擦,造成复翅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来。音控对发音镜的摩擦越重,复翅的振动就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响。这时整个复翅起了共振器的作用。另外,由于蟋蟀举起两翅时,能够任意调整角度,因此,它能发出好几种频率的声音来,而每种声音又各有一个基音和几个谐音,这样就使得蟋蟀的鸣叫声清脆宛转了。
蜂的鸣声粗犷嘹亮。它的发声器是长在腹部两侧的两片有弹性的薄膜,叫做声鼓。声鼓与身体内发达的声肌相连,外面有一块起保护作用的盖板,盖板和声鼓之间,有一个空腔,叫做共振室。蝉的鸣声,主要是靠声鼓和声肌发出来的。声鼓是一层脆韧有褶皱的向外突出的薄膜,当声肌迅速收缩时将声鼓向里拉,声肌松弛时声鼓向外凸,这样迅速连续不断地变换使声鼓振动,便发出声音来,经共振室扩音效大,张开盖板,声音就传出来了。
纺织娘也是很出名的鸣虫,因为鸣声很像织布机的声音时高时低,悠扬而动听,得到了纺织娘的美称。纺织娘的鸣声和蟋蟀一样也是来自翅翼。所不同的是,它除了有一对淡绿色的前翅外,下面还有一对薄纱似的后翅,当它振动翅翼时,前翅上的音锉和发音镜互相摩擦而发声,后翅没有发音组织,但也能沙沙作响。由于翅翼的结构不同,前翅发声频率高,后翅发声频率低,使鸣声变得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余音袅袅,分外悦耳。
夜赏虫鸣之歌
七月的庭院里,紫背草、小野菊热情地绽放着美丽的小花朵,它们虽不张扬,却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天夜晚,与这些杂草小花一起演绎仲夏之歌的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家伙,它们就是一群“自然界的音乐家”——鸣虫。
自然界的音乐家
什么是“鸣虫”?对古人而言,“虫”泛指地上爬的小动物,比如蛇、蛙、蜥蜴等,他们只把螽斯、蟋蟀叫做“鸣虫”。现代人则把蝗虫和蝉加上,将这四类小昆虫统称为“鸣虫”。它们在炎炎夏日里鸣声不断,有时独奏,有时重奏,更多的时候是合奏……
螽斯、蟋蟀、蝗虫和蝉这四类鸣虫中,除了蝉是同翅目以外,均是直翅目的昆虫。它们通常是为了求偶或宣示领域而鸣叫,而且除了极少数的种类以外,只有雄性鸣虫才会鸣叫。雄蝉像个声乐家,它的服务部有个发音器,腹瓣就是为了发出声音而特化的结构,它通过肌肉的收缩并经由腹腔的共鸣而高歌。雄性螽斯、蟋蟀和蝗虫偈个小提琴家,雄螽斯和雄蟋蟀会高举前翅相互磨擦,雄蝗虫则以后脚和翅膀相互弹搽,产生各种清脆悦耳的求偶之声。所以说,雄蝉像个枝桠上的男歌手,雄螽斯和蟋蟀则是个爱在草叶间演奏的小提琴家。
实地观察长见识
鸣虫之歌的季节已经来到,到底鸣虫们为什么会在夏季鸣叫?它们如何发声?各类鸣虫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或许,这些答案都能从书上或网上查到,但爸爸妈妈带着宝宝实地考察一番,不仅乐趣多多,还可以发现一些资料上没有的奥妙。
就拿常见的蟋蟀来说吧,这个公园、屋角、石缝下的小提琴家,在我们居家附近不难找到。它喜欢在白天还是晚上鸣叫?几点开始叫?它喜欢在晴朗的天气还是潮湿的环境中鸣唱?它喜欢独唱还是合奏?如果有其它雄蟋蟀靠近,它鸣叫的情形会不会有变化?如果有母蟋蟀靠近,它会怎样……太多的研究主题正等着你和孩子一起去发现哦!
美丽世界就在你身边
或许你会问:到哪里观察鸣虫呢?晚上带孩子看会不会有危险?有太多的时候,我们常因种种借口或嫌麻烦而不愿带孩子出去。其实,观察鸣虫根本无须走远,就在住家附近的公园、校园或是自家庭院,只要有草叶的环境都是绝佳的观察地点,右附近有水池或小块湿地,那么可以观察的东西就更多了。晚餐后,带着小手电筒与孩子一起探索夜间的虫鸣世界,你会发现夏夜是如此的美丽而神秘。
夜赏虫鸣之歌,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更能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情。
好斗的歌星—蟋蟀
蟋蟀,北方人俗称蛐蛐。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中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在生物分类中蟋蟀属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约有1400种,我国已知的有30余种。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每个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便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听,蟋蟀们又在开演唱会了!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蟋蟀在不停地震动双翅,难道它是在振翅欲飞吗?当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发声器官。回为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用动听的歌声,寻找佳偶。其中歌王当属长颚蟋蟀。体长可达20毫米左右,触角长约35毫米,因两颗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长颚蟋蟀,俗称克斯。
除了善于歌唱,蟋蟀还十分好斗。斗架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蟋蟀相遇会用触角辨别对方,两雄相遇必然露出两颗大牙,一决高下。而一雄一雌相遇则是另一番情景。两只蟋蟀会柔情蜜意,互表仰慕之情。
古时娱乐性的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鸣叫,一是给自己加油鼓劲,二是要灭灭对手的威风,然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败下阵去,胜者仰头挺胸,趾高气昂,向主人邀功请赏。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蛉,民间百姓称为黑头将军。一只既能鸣又善斗的好蟋蟀,不但会成为斗蛐蛐者的荣耀,同样会成为蟋蟀王国中的王者。但是,玩弄蟋蟀一定要注意不要玩物丧志。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