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4年中考物理命题指导》之『教学建议』
作者:课标组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1月17日 星级:
一.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可看出,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难度普遍降低,但面更广;从命题导向也可看出,知识和技能仍是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考查知识和技能的机械记忆和套用,而是通过具体情境,考查运用知识和技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之下,物理教师理应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首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能力。教学心理学和教学实践反复表明,从理论到理论的物理教学不仅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排斥心理。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发挥物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挖掘生动、有趣、有用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物理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的热情。同时,只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变式的实际情境中去,才能真正内化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从命题导向中看出,有些试题出现了大纲、课标或教材之外的新知识,让学生活学活用,这实际上是考查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不仅不“超纲”或“超标”,而且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此,物理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切实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例如,在学习的一定阶段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根据自己收集的编写自问、自答、自解题,这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整理信息的有效方式。
二.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可看出,尽管知识和技能的难度降低,但增加了过程和方法;从命题导向也可看出,纯知识的考查在减少,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增加。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把它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1. 探究活动的组织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内容,明确某个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探究技能,适当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然后逐步深入,最终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经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何时介入,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提供怎样的信息等,但不能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2. 探究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探究内容选择的原则:
(l)适度性原则。探究的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需要太长时间进行探究;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失去探究的兴趣。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可以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的。
(2)趣味性原则。探究教学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究内容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起学生的探究乐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成就感。
(3)可操作性原则。探究教学中探究的内容应是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到答案的问题。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来证明。
探究教学的时间安排应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
3. 科学探究的评价
建议围绕着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所对应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查评价,避免机械背诵七个环节的内容,所设计的科学探究应能真正考查学生的探究技能。例如对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即为什么要控制小车在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要选取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来研究小车的运动。再如考查学生分析论证与反思评估的能力,针对科学探究比热容的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反思实验存在的问题。这方面还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探索。
三.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命题导向中也可看出,实验考查要跳出以往通过推理解答实验或死背步骤的怪圈,就必须着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平时没有亲手操作或没有认真观察研究,将很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充分体现实验操作的价值,避免今后教学中的“纸上谈兵”现象,对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尽管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很多,但仍然有很多学校的实验仪器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在困难面前,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扬我国物理教学“盆盆罐罐做实验,拼拼凑凑当仪器”的优良传统,因地制宜地设计各种类型的简单实验,这不仅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物理的真实性,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例如,在塑料袋四周扎一些小孔,然后装水,学生就可观察到水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手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让学生感受手掌手力的变化,就可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除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物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这不仅能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标明确指出,要“初步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注意科学技术对环境资源的影响;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从命题导向中也看出,试题必须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物理教学中应重视渗透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物理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和学习,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这不仅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目标。如学习噪声的防治时,带学生到工地或公路体验噪声的危害,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案等。
其次,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物理课程内容。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但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
- 上一份资料:教育部《2004年中考物理命题指导》之『命题导向』
- 下一份资料: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规范
一.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可看出,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难度普遍降低,但面更广;从命题导向也可看出,知识和技能仍是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考查知识和技能的机械记忆和套用,而是通过具体情境,考查运用知识和技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之下,物理教师理应主动适应这种变化。
首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能力。教学心理学和教学实践反复表明,从理论到理论的物理教学不仅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排斥心理。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发挥物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挖掘生动、有趣、有用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物理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的热情。同时,只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变式的实际情境中去,才能真正内化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从命题导向中看出,有些试题出现了大纲、课标或教材之外的新知识,让学生活学活用,这实际上是考查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不仅不“超纲”或“超标”,而且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因此,物理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切实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例如,在学习的一定阶段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根据自己收集的编写自问、自答、自解题,这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整理信息的有效方式。
二.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可看出,尽管知识和技能的难度降低,但增加了过程和方法;从命题导向也可看出,纯知识的考查在减少,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增加。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把它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1. 探究活动的组织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内容,明确某个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探究技能,适当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然后逐步深入,最终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入的经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明确何时介入,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提供怎样的信息等,但不能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2. 探究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探究内容选择的原则:
(l)适度性原则。探究的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需要太长时间进行探究;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失去探究的兴趣。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可以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的。
(2)趣味性原则。探究教学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究内容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起学生的探究乐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成就感。
(3)可操作性原则。探究教学中探究的内容应是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到答案的问题。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来证明。
探究教学的时间安排应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地安排学生的探究活动。
3. 科学探究的评价
建议围绕着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所对应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查评价,避免机械背诵七个环节的内容,所设计的科学探究应能真正考查学生的探究技能。例如对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即为什么要控制小车在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要选取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来研究小车的运动。再如考查学生分析论证与反思评估的能力,针对科学探究比热容的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反思实验存在的问题。这方面还希望广大教师积极探索。
三.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命题导向中也可看出,实验考查要跳出以往通过推理解答实验或死背步骤的怪圈,就必须着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实际动手能力,如果学生平时没有亲手操作或没有认真观察研究,将很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充分体现实验操作的价值,避免今后教学中的“纸上谈兵”现象,对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尽管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很多,但仍然有很多学校的实验仪器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在困难面前,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扬我国物理教学“盆盆罐罐做实验,拼拼凑凑当仪器”的优良传统,因地制宜地设计各种类型的简单实验,这不仅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物理的真实性,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例如,在塑料袋四周扎一些小孔,然后装水,学生就可观察到水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用手将空杯子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让学生感受手掌手力的变化,就可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除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物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做“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这不仅能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标明确指出,要“初步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注意科学技术对环境资源的影响;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从命题导向中也看出,试题必须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物理教学中应重视渗透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物理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和学习,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这不仅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手段,也是物理教学的目标。如学习噪声的防治时,带学生到工地或公路体验噪声的危害,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案等。
其次,提供多种信息,丰富物理课程内容。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但教师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许多内容可以精选、精讲、点到为止,更多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等方式学习。
- 上一份资料:教育部《2004年中考物理命题指导》之『命题导向』
- 下一份资料: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规范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