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 内容详情

两种教育理念的思考

作者:苏天玉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1月25日  星级:

在学习了电流的磁场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电流的周围总是存在着磁场。能不能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呢?即电磁感应现象。虽然在19世纪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这个现象,实现了人类"把磁转变为电"的愿望,但是由于这一节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复杂,现象也不是很明显,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但却是电磁学习的一个重点。怎样把法拉第的发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很多教师进行了探讨。

笔者亲身经历了课改前后这节课的教学,在两种理念下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计划。两种理念下教学过程的冲突,学生们在这节课中的反应的冲突,至今仍然在我的脑海里引起深刻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观察,教师启发、讲解、归纳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连接好电路,利用矩形线圈的一条边作为直导体做如下实验:首先闭合开关,让导体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不动、上下移动、前后或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然后打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在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再继续指导学生观察和研究导体运动方向、磁感应线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雷同,不再叙述

整堂课都由我在控制,一切情况尽在预料之中,从表面上看,这堂课可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既有实验探究,又能启发学生,使学生少走了很多弯路,就能得出电磁感应原理这一重要的知识。但是回头想想,似乎还有一些缺憾,学生是机械的记住电磁感应原理这一段话,还是心悦诚服的从科学的角度领会了它的内涵;学生除了从这节课中获取了几百年前就已经被发现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得到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还要特别注重默会知识的传授,注意身教;应注意到在你看来明确的知识,在学生眼中却未必明确,你必须把你怎么想怎么做的过程描述出来,学生就会按你的引导去探索学习,他们才真正学有所得。

仔细想想,传统教学理论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以至教师"无情"地教,学生冷漠地学,情感因素遭到封闭,教学双方情感信息交流的通道阻塞不畅。即使考虑了,也主要是把它看成认知的辅助手段,没有正确地将它纳入教和学的创造性的范畴。同时,实际教学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般只考虑到认知的难度,情感的难度受到忽略。由此降低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创造性,现在的学习不是单纯以认知内容获得为主,而是认知以外的情感知识获取和同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重新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虽然学校实验室条件薄弱,但我还是尽可能创造条件将它上成一堂科学探究课。

首先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使用一个发电机的模型让小灯泡发光,这表明发电机发出了电。这个现象非常明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引导学生猜想发出电的原因,因为有了电磁联系的基础,很多学生联想到可能与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有关;当然也有其它的假设,在课堂引起了争论,这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学生有了探究"磁生电"的强烈欲望。

物理学科重概念与逻辑,因而教师可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选择带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方法,呈现各种直观的感性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情与理的交融统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创设特殊情境以促进那些对物理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的学生情感的发展,要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体验到喜悦,从而促进其情感发展。

然后启发学生按照课本提示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设计实验,提供给学生需要的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以上两步骤与传统教材类似,所以我不再叙述。

但是不同的是这节课并没有结束,在完成实验探究后,我要求各组将实验记录在班级中互相交流,并就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探究过程中,必然产生了许多问题,都非常积极的阐述自己的发现。很多创造性的活动表现出来了,并非像以往那样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结论。例如:

"即使导体不动,移动U形磁铁,导体中也能产生感应电流,这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应线的夹角是锐角,导体中也能产生电流吗?"

"各组在切割磁感应线的过程中,电流表的偏转程度不一样,说明产生的电流大小也不一样,那么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发电厂发电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等,使用的方法和我们的方法一样吗?"

几乎每组都提出了在探究过程中思考所得来的问题,由于篇幅的关系,我在这儿不一一例举。由于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很多问题并不是一会儿就能讨论出结果的,我于是便安排学生回去后查阅资料,慎重的分析,将所得到的信息反馈到班级里来。通过这样处理,将一堂科学探究课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动手的好习惯。

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来看,这节课有点画蛇添足,但是我不同意,如果你能亲身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你就能体会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创造性活动的作用。在教学中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张有弛地结合起来,关注了学生的需要,给他们提供了表达情感的机会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因为需要在情感调控中具有核心地位,直接决定情绪发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源泉。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且使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特别是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从他们提出的问题就能看出,有些同学已经能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性格等,因势利导,采取谈话,辅导等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稳定的情感态度的形成,使他们移情于学习;同时教师应使自己充满激情,使你的知识形象化、情感化、从而引导学生情感上的谐振。研究表明,有过积极情感体验的信息常首先被感知;有过积极情感体验的信息记忆深刻而牢固;智力活动在压抑的状态下会变的机械,认知上压抑对情感又会产生反作用,引起情绪;积极的情感会使人的行为趋向创造性。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是认知和情感统一的结果。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