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新在哪儿
作者:佚名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0月01日 星级:
“新课程标准”新在哪儿
背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并在内部征求意见。今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当地教研员、优秀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同时,向几十位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外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高层领导征求意见。在充分吸取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日臻完善。日前,教育部邀请7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史学家、艺术家及教育专家对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审议。
语文:培养文学素养
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知识审议委员一致认为,语文课程标准符合当前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体现了改革意识。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等要求,应有明确的说明。同时,还应对课程改革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等给予足够的重视。
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
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出发,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克服过去课程中偏窄、偏深、偏旧的现象,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这是数学专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一致肯定。他们认为,“标准”设计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学习领域,体现了总体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4个方面,使得数学学习呈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实现数与形、知识与应用的结合,纠正了过去课程中主要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多偏重于解题速度、技巧和难度训练的现象。
地理: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中学地理应使学生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知识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吴传钧说:地理课程标准编得非常好,一是在内容方面不求全面,突出重点,减少繁琐;二是用地理思想和观点把有关知识串起来。例如,环保、人口、可持续发展等,把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点作为教学重点;三是增加了课外活动。通过搞乡土地理调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乡土资源、发展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协调好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物理、化学:激发学习兴趣
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物理专家感受最深是,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物理课程标准的知识面扩展了,加强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最新发展的联系。增加了实践活动,减少了繁难的计算,接受式教学活动适当减少,“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增加,是值得肯定的。但专家提醒,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两者应该有机结合,在强调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注意不要把“物理实验”淹没在“科学探究”中。
化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打破了按化学科学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选取和构建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教学资源来自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科学:从小学会探究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科学课程是我国首次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分科理科课程,也不同于传统的综合理科课程,而是一门全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课程。中科院院士、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王绶王关说,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针对目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这是十分可喜的。应当把基础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这个训练十分必要。
生物:了解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必备的知识生物课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课程标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改变了沿用多年的“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卫生”的课程体系,这是一项重大突破。中科院院士李季伦、北京大学教授吴相钰等生物学专家认为,以这个主题统合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完全符合当今世界上生物学基础教育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国目前的现状。
外语: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综合语言动用能力,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多年来外语专家的一致呼吁。专家感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5个方面的要求,是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全面、科学的表述。英语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推行任务型的学习模式,注重过程评价,体现了外语教育的特点。特别是将课程分为9级,其中2、5、8级分别体现了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毕业要求,体现了包括小学在内的外语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同时考虑到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的高标准要求,允许某些地区因条件和需要的不同做适当的调整,这既体现了统一性,也体现了灵活性。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光准高度评价俄语课程标准“突出交际、主题为线、句式为主、螺旋发展”,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尤其是突出交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内容富有新意,这一改变,将带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必将对我国中小学俄语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日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同时,强调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是以往日语教学大纲所不曾涉及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标准从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办法都贯穿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5部分,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在评价体系上的突破,是日语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以往,教师以书面考试分数作为最重要的评价,如今,强调学生自主评价的重要性,同时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历史与社会:体现时代精神
大力提倡人文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如今的历史课程展现的是一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史。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以年代为顺序,以朝代为基准的陈旧模式,构建了全新的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改变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多、旧”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大力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点,反映了近年来史学界公认的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水平。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提倡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并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目标和教学活动建议。
美术:设计美的生活
让孩子从儿童时代就接触材料,接触工具,会动手做出简单的器物美术课不等于图画课,美术课程标准遵循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划分为4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体现自主学习,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和超越--这是美术审议组专家的共同感受。
体育:坚持“健康第一”
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体育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构建了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康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这是体育课程标准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音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
艺术:情感与审美的教育
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使艺术课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专家认为,艺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征是: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对学生艺术能力
- 上一份资料:学习新课标 走进新课程
- 下一份资料: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素质评价
“新课程标准”新在哪儿
背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并在内部征求意见。今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当地教研员、优秀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同时,向几十位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外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高层领导征求意见。在充分吸取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日臻完善。日前,教育部邀请7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史学家、艺术家及教育专家对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审议。
语文:培养文学素养
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知识审议委员一致认为,语文课程标准符合当前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体现了改革意识。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等要求,应有明确的说明。同时,还应对课程改革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等给予足够的重视。
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
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出发,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克服过去课程中偏窄、偏深、偏旧的现象,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这是数学专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一致肯定。他们认为,“标准”设计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学习领域,体现了总体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4个方面,使得数学学习呈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实现数与形、知识与应用的结合,纠正了过去课程中主要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多偏重于解题速度、技巧和难度训练的现象。
地理: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中学地理应使学生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知识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吴传钧说:地理课程标准编得非常好,一是在内容方面不求全面,突出重点,减少繁琐;二是用地理思想和观点把有关知识串起来。例如,环保、人口、可持续发展等,把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点作为教学重点;三是增加了课外活动。通过搞乡土地理调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乡土资源、发展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协调好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物理、化学:激发学习兴趣
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物理专家感受最深是,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物理课程标准的知识面扩展了,加强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最新发展的联系。增加了实践活动,减少了繁难的计算,接受式教学活动适当减少,“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增加,是值得肯定的。但专家提醒,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两者应该有机结合,在强调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应注意不要把“物理实验”淹没在“科学探究”中。
化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打破了按化学科学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体制,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选取和构建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教学资源来自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科学:从小学会探究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科学课程是我国首次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分科理科课程,也不同于传统的综合理科课程,而是一门全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课程。中科院院士、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王绶王关说,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针对目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这是十分可喜的。应当把基础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去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这个训练十分必要。
生物:了解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必备的知识生物课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课程标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改变了沿用多年的“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卫生”的课程体系,这是一项重大突破。中科院院士李季伦、北京大学教授吴相钰等生物学专家认为,以这个主题统合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完全符合当今世界上生物学基础教育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国目前的现状。
外语: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综合语言动用能力,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多年来外语专家的一致呼吁。专家感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5个方面的要求,是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全面、科学的表述。英语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推行任务型的学习模式,注重过程评价,体现了外语教育的特点。特别是将课程分为9级,其中2、5、8级分别体现了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毕业要求,体现了包括小学在内的外语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同时考虑到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的高标准要求,允许某些地区因条件和需要的不同做适当的调整,这既体现了统一性,也体现了灵活性。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光准高度评价俄语课程标准“突出交际、主题为线、句式为主、螺旋发展”,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尤其是突出交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内容富有新意,这一改变,将带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必将对我国中小学俄语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日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同时,强调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这是以往日语教学大纲所不曾涉及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标准从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办法都贯穿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5部分,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在评价体系上的突破,是日语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以往,教师以书面考试分数作为最重要的评价,如今,强调学生自主评价的重要性,同时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历史与社会:体现时代精神
大力提倡人文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如今的历史课程展现的是一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史。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以年代为顺序,以朝代为基准的陈旧模式,构建了全新的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改变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多、旧”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大力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点,反映了近年来史学界公认的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水平。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提倡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并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目标和教学活动建议。
美术:设计美的生活
让孩子从儿童时代就接触材料,接触工具,会动手做出简单的器物美术课不等于图画课,美术课程标准遵循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划分为4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体现自主学习,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和超越--这是美术审议组专家的共同感受。
体育:坚持“健康第一”
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体育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构建了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康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这是体育课程标准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音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组长于润洋认为,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理解了音乐课的价值,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如今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下基础,这一点十分重要。
艺术:情感与审美的教育
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使艺术课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专家认为,艺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征是: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对学生艺术能力
- 上一份资料:学习新课标 走进新课程
- 下一份资料: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素质评价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