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 内容详情

体验,物理知识形成的必由之路

作者:我心飞翔fb  人气: 次  时间:2005年10月30日  星级:

体验,物理知识形成的必由之路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坚持以体验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一、创设真实、直观的知识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体验愿望的生成

“思维自疑问和惊讶开始”。学生只有面对问题情境时,才能激起好奇心,由好奇心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诱发其主动体验的愿望。杠杆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杠杆”一节的教学时,我设置了如下情境:在铁路旁的高山上落下的一个特别大的石块,滚到铁轨上挡住了火车的去路,你给想想办法: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在火车开来前排除危险,使火车能顺利通过呢?学生的办法可多了:有的去找人工,几个人一起用力拉;有的用小型装卸工具;有的用推土机去推;有的用棍子撬;有的准备到前方通知火车停下来……学生们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都透露出解决问题的信心。“用哪一种办法最简单易行呢?” 我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把学生们的发言引向要教学的物理知识。通过比较,大家得到了较为统一的认识:用棍子撬最简单易行,用时最短。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我把本堂课的教具:一个比较大的石块(农村中很容易找),一根直的细小木棍,一根直的较粗铁丝,另有一些各种形状的硬棒摆在了讲桌上。由于紧密地联系着生活体验,所以同学们争着上讲台演示。“杠杆”的初步知识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愿望得以实现,并为进一步深入体验知识作好了准备。同时,使“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沟通,不仅是单纯地将生活引入到学校教育中,而且还应该包括将学校教育引入到社会中去”这一构想得以实现。

二、 创设表达猜想、假设的平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促进学生体验行为的达成。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这一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表达猜想、假设的平台,把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将要教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有着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地位和独特功能。物理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联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知识的踪影。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具有了某种亲身经历或生活积累并不一定会形成知识体验,这就需要外在的诱因来促进知识体验的产生。教学“摩擦力”时,我给学生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表达的机会:说说自己滑旱冰的体会。由于孩子们大部分都有这种体验,所以谈起来头头是道。众多的回答中,核心不外乎一点:路面越光滑越容易滑行。我让学生们联系前面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试着说一说,然后总结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此时,我又用假设把学生的引到问题的更深层次上去:如果在同样的水平接触面上,两个不同体重(质量)的人在滑冰,现用水平方向相同大小的力分别去推他们,谁可能滑得更远些呢?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猜想。之后,我留出一些时间给他们阅读教材,使学生把生活体验与物理知识的学习联系起来。当学生们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后,我罗列了下面一些现象让学生判断:1、鞋底做得凹凸不平的原因;2、下雨时在泥泞的道路上骑车,是载人好些还是不载人好些?3、自行车链条生锈了,我们该怎么办?并将判断的理由讲出来。课后,我还布置学生回家试着做一做“巧运重物”的小实验,尽可能将家庭作业变成了家庭实验,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体验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体验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体验行为的进一步持续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经历的体验在‘知、情、意’诸方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静态的知识学习。”

三、 创造交流、评价的互动空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既是体验的主体亲历某种事件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又是体验活动的结果,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获得的结果。”这段关于“体验”的论述告诉我们:体验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客体中,与之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定会形成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代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不仅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还要让学生在体验后经历相互交流体验的过程,并从中获得快乐。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实验室按教材的要求进行自主实验,记录实验的过程、现象。实验完毕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对本节知识进行小结,而是把总结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请愿意上台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得失。由于体验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同学的发言总是与众不同:有的学生讲了自己研究得到的结果:动力乘以动力臂的积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有的讲了自己在实验时的失败之处;有的甚至讲到了改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的体会:测力计的方向一定要与杠杆垂直。“人的内心世界处于不断生成的动态变化中”,因而,在听取他人的谈论后,学生们的体验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各自产生的感受不尽相同,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听取、评价他人的体验,把自己已有的经验与之进行衔接、贯通从而产生新的体验。主动交流的学生由于自己的体验得到了别的同学的认可而获得快乐,使该学生自己的进一步体验成为可能;体验行为不够深入的同学从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之体验的不足得以弥补。在这样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并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 反思体验、探究的过程方法,评价体验行为的得失,引导学生体验的课外延伸。

“体验是生成知识的基础,它把认知内化,促进体验主体认识的升华,并在体验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同时反过来促进感受的加深”。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反思和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