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初中物理课程(报告提纲)
作者:张大昌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0月01日 星级:
21世纪的初中物理课程(报告提纲)
------------------------------------------------------------
2003-7-9 作者: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张大昌
一、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设计限制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
2.划一的学术要求挫伤了很多学生对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与兴趣。
3.严格的学科体系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几点
(一)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健康的心理发展,实事求是、相信科学、独立思考等科学精神的树立。
对于科学课程来说是比传递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目标。《标准》在这个领域给出了和知识技能领域同样具体的要求。
新课程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科学的认识提出以下要求。
1.情感体验(情感和态度)。
·热爱自然、热爱技术,对自然现象和技术设备富有好奇心和亲近感。
·乐于追求自然现象和技术问题中的道理。
·积极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研究等科学实践。
·尊重科学事实,善于改变与科学事实不一致的观念。
·乐于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
·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在科学思维与科学实践中,体验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愉悦。
例:停止沸腾的水,用冷水浇上以后会怎样?(八年级上P1图0.1-1)
用放大镜看指纹,再看窗外的物体。(八年级上P1图 0.1-3)
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八年级上P7图0.1-10)
2.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价值观)。
·科学(物理学)的目的是认识周围的世界,科学的发展能满足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
例:人从水中出来为什么感到冷?(八年级上P79图4.3-5)
望远镜为什么能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八年级上P64图3.5-2)
·科学(物理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带来了资源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离不开科学技术。
例: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九年级P37图 11.5-8)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九年级P139图16.4-3)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因素,要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就要有相当高的科学素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
·物理学是严谨的、定量的科学。
·想像和猜测是科学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
3.重视学生对于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
新课程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标准不但重视科学原理的学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要求。标准还将体现这样的思想,即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或制约。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的思考。
(二)强调过程和方法的教学
这个目标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科学过程的教学,而不是记忆科学的结论。《标准》更确切地对教学的过程提出要求,并强调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历”、“体验”等活动提出要求,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等表现要作评价。
例: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的关系(八年级上P97)。
(三)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知识的要求有所降低
例:功和能。
过去:力×距离=功,为什么?“不知道,这是规定”。然后由“做功的本领”定义能。
现在:先学能,从能的变化定义功。
例:焦耳定律。只学到“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例:右手螺旋定则不做要求。
例:阿基米德原理不做综合题。
(四)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教学来实现
例: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九年级P43)
问题已经提出;
请学生进行猜想;
用钩码和弹簧秤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作图,从图中得到函数式)。
(五)学生实验与过去有所不同
1.更加重视利用身边容易获得的材料进行的实验。
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身边”。
2.更加重视“非学科”的通用的实践能力。
与物理相关的实践能力包括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类型是按照规范进行物理学的科学实验的能力。例如仪器的规范化使用,用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用作图法找出实验数据中的关系,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种类型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学科特征。
另一种类型是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产业中与物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阅读说明书和尝试性操作,学习使用电器和仪器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并沿着正确的思维路线发现和排除自行车或家庭上下水系统故障的能力……这种类型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特征。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公民,多数学生将来并不从事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工作,因此,新课程在重视前一种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强调后一种实践能力。
3.着重学生对于设计思想的理解,不背诵具体的操作步骤。
例:天平的教学(九年级P9)
第一步,熟记几条强制性的要求。
第二步,边操作边思考几个问题:
怎样放置天平才能使它保持水平?
不称物体时,怎样使它的横梁平衡?
游码是做什么用的?
应该先加大砝码还是应该先加小砝码?
还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
4.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过去大大增加了。
每节课都要“做实验”!
三、在评价改革方面能做什么事
(一)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
(二)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1.可以考查观察能力。
例题:有些微型手电筒虽然很小,也没有反光罩,但它的光却很集中。这种电筒的小灯泡与普通的小灯泡有很大的区别。
观察这样的小灯泡,指出它的结构的特点。用微型手电筒照亮一个目标,观察它的发光特点。
2.可以考查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题:阅读——园艺家有什么失败
一个爱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叶子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的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可是园艺家失败了,这是由于他不懂得物体的颜色构成所致。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爱的(或者说恰恰是对植物生长无用的)。只给植
- 上一份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关于《探索物理》
- 下一份资料: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
21世纪的初中物理课程(报告提纲)
------------------------------------------------------------
2003-7-9 作者: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张大昌
一、过去的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以知识为本的课程设计限制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
2.划一的学术要求挫伤了很多学生对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与兴趣。
3.严格的学科体系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几点
(一)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健康的心理发展,实事求是、相信科学、独立思考等科学精神的树立。
对于科学课程来说是比传递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目标。《标准》在这个领域给出了和知识技能领域同样具体的要求。
新课程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科学的认识提出以下要求。
1.情感体验(情感和态度)。
·热爱自然、热爱技术,对自然现象和技术设备富有好奇心和亲近感。
·乐于追求自然现象和技术问题中的道理。
·积极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研究等科学实践。
·尊重科学事实,善于改变与科学事实不一致的观念。
·乐于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主动与他人交流科学思想。
·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
·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在科学思维与科学实践中,体验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愉悦。
例:停止沸腾的水,用冷水浇上以后会怎样?(八年级上P1图0.1-1)
用放大镜看指纹,再看窗外的物体。(八年级上P1图 0.1-3)
用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八年级上P7图0.1-10)
2.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价值观)。
·科学(物理学)的目的是认识周围的世界,科学的发展能满足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
例:人从水中出来为什么感到冷?(八年级上P79图4.3-5)
望远镜为什么能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八年级上P64图3.5-2)
·科学(物理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又带来了资源和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离不开科学技术。
例: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九年级P37图 11.5-8)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九年级P139图16.4-3)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构成因素,要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就要有相当高的科学素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最终标准。
·物理学是严谨的、定量的科学。
·想像和猜测是科学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
3.重视学生对于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
新课程强调这样的思想,即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同样重要。在科学知识的应用上,标准不但重视科学原理的学习,而且将对技术层次的问题规定要求。标准还将体现这样的思想,即科学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受到技术发展的推动或制约。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对这类开放性问题的思考。
(二)强调过程和方法的教学
这个目标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科学过程的教学,而不是记忆科学的结论。《标准》更确切地对教学的过程提出要求,并强调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历”、“体验”等活动提出要求,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等表现要作评价。
例: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的关系(八年级上P97)。
(三)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知识的要求有所降低
例:功和能。
过去:力×距离=功,为什么?“不知道,这是规定”。然后由“做功的本领”定义能。
现在:先学能,从能的变化定义功。
例:焦耳定律。只学到“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例:右手螺旋定则不做要求。
例:阿基米德原理不做综合题。
(四)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的教学来实现
例: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九年级P43)
问题已经提出;
请学生进行猜想;
用钩码和弹簧秤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作图,从图中得到函数式)。
(五)学生实验与过去有所不同
1.更加重视利用身边容易获得的材料进行的实验。
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身边”。
2.更加重视“非学科”的通用的实践能力。
与物理相关的实践能力包括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类型是按照规范进行物理学的科学实验的能力。例如仪器的规范化使用,用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用作图法找出实验数据中的关系,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种类型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学科特征。
另一种类型是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产业中与物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阅读说明书和尝试性操作,学习使用电器和仪器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并沿着正确的思维路线发现和排除自行车或家庭上下水系统故障的能力……这种类型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特征。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公民,多数学生将来并不从事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工作,因此,新课程在重视前一种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强调后一种实践能力。
3.着重学生对于设计思想的理解,不背诵具体的操作步骤。
例:天平的教学(九年级P9)
第一步,熟记几条强制性的要求。
第二步,边操作边思考几个问题:
怎样放置天平才能使它保持水平?
不称物体时,怎样使它的横梁平衡?
游码是做什么用的?
应该先加大砝码还是应该先加小砝码?
还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
4.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过去大大增加了。
每节课都要“做实验”!
三、在评价改革方面能做什么事
(一)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
(二)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1.可以考查观察能力。
例题:有些微型手电筒虽然很小,也没有反光罩,但它的光却很集中。这种电筒的小灯泡与普通的小灯泡有很大的区别。
观察这样的小灯泡,指出它的结构的特点。用微型手电筒照亮一个目标,观察它的发光特点。
2.可以考查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题:阅读——园艺家有什么失败
一个爱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叶子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的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可是园艺家失败了,这是由于他不懂得物体的颜色构成所致。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爱的(或者说恰恰是对植物生长无用的)。只给植
- 上一份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关于《探索物理》
- 下一份资料: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