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物理》(8年级)教材的特色
作者:廖伯琴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0月29日 星级:
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廖伯琴
作者简介:廖伯琴,女,物理学学士、硕士,教育学博士,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物理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性刊物《物理教学探讨》主编,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负责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著的《物理》教材主编。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 入,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标准》强调了重视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基本课程理念。
在《标准》的指导下,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推出了两套初中物理教材,其一由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著,其二由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本文将侧重介绍前者——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写的《物理》(8年级),主编为廖伯琴和何润伟,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廖伯琴、何润伟主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著的《物理》(8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根据《标准》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等,注重了培养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评价系统的改革,更多地注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该教材有两条主要的编写原则:第一,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第二,科学探究灵活地贯穿于始终。
在体现第一条编写原则时,该教材注重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从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引入问题,抓住学生注意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并且将这些规律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
例如,在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中,分别有“走近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等三节内容。在“走进神奇”中,分别用彗星、日落、雷电、火山、洪水、雪崩、龙卷风等展示了自然中震撼人心的神奇;用饮料罐的秘密、折断的筷子、绝妙的拉链、神奇的圆珠笔、冲浪、撑杆跳高等展示了生活中充满人类智慧的神奇。在“探索之路”中,用古人遗留的文字、图片、文物、古迹等展示了远古先人对神奇自然现象的理性思考;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大师为代表展示了物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展示了物理学巨匠们为后人留下的遗产。
再如,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在谈到运动的描述时,考虑了学科交融以及对学生情感方面的熏陶。从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从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逐渐进入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描述和研究运动。首次在物理教材中出现了音乐家的乐谱以及画家的杰作,这是教材中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典型例证。
在体现第二条编写原则时,考虑到科学探究的真实性以及师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阶段性和有效性,该教材灵活地引入了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分别渗透到不同的章节,即每一章结合该章内容侧重科学探究的一个具体环节,然后再配上与该具体环节有关的“探究点拨”以及有关解释或练习等。在第一章的第二节从整体上呈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然后几乎每章皆突出某个探究环节,待全书讲完后,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便在该教材不同的章分别出现过了。
例如,在第二章强调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科学探究环节;第三章突出了“提出问题”的环节;第四章则注重“制定计划”;第五章关注“猜想与假设”;第六章训练“分析与论证”;第七章则强调“交流与合作”与“评估”等环节。
除上述特点外,该教材还注重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同时在语言描述、图片取舍、栏目确定甚至章、节、段标名的选择上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
由廖伯琴和何润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很快就要在全国推行了,将会有更多的同学用上这套新教材。该教材顺利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的初审与复核,并在国家级实验区使用过程中获得了好的反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符合8~9年级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从自然、生活走向物理,引入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使教材增添了活力。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实际。注重学科间的渗透,插图生动有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精神贯穿于全书,且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评语。国家级实验区的师生们也喜欢这套有大的创新力度、抓住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教材。学生们学习该教材后不再畏惧物理、讨厌物理,他们认为:“很有创新性”;“学习物理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不像别人说的那样枯燥,那样难学”;“我们喜欢这样的教材。”国家级实验区安徽省芜湖市师生语。总之,该教材得到了专家的赞同、教师的认可、孩子们的喜爱。
当然,该教材的进一步完善还有待各位专家、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期待着各方的批评。
(本文选自《物理教学探讨》2002年第1期)
- 上一份资料:感悟物理新课程
- 下一份资料: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整体介绍
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廖伯琴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深 入,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标准》强调了重视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基本课程理念。
在《标准》的指导下,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推出了两套初中物理教材,其一由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著,其二由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本文将侧重介绍前者——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写的《物理》(8年级),主编为廖伯琴和何润伟,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廖伯琴、何润伟主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著的《物理》(8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根据《标准》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等,注重了培养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评价系统的改革,更多地注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该教材有两条主要的编写原则:第一,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第二,科学探究灵活地贯穿于始终。
在体现第一条编写原则时,该教材注重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从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引入问题,抓住学生注意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并且将这些规律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
例如,在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中,分别有“走近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等三节内容。在“走进神奇”中,分别用彗星、日落、雷电、火山、洪水、雪崩、龙卷风等展示了自然中震撼人心的神奇;用饮料罐的秘密、折断的筷子、绝妙的拉链、神奇的圆珠笔、冲浪、撑杆跳高等展示了生活中充满人类智慧的神奇。在“探索之路”中,用古人遗留的文字、图片、文物、古迹等展示了远古先人对神奇自然现象的理性思考;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大师为代表展示了物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展示了物理学巨匠们为后人留下的遗产。
再如,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在谈到运动的描述时,考虑了学科交融以及对学生情感方面的熏陶。从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从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逐渐进入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描述和研究运动。首次在物理教材中出现了音乐家的乐谱以及画家的杰作,这是教材中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典型例证。
在体现第二条编写原则时,考虑到科学探究的真实性以及师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阶段性和有效性,该教材灵活地引入了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分别渗透到不同的章节,即每一章结合该章内容侧重科学探究的一个具体环节,然后再配上与该具体环节有关的“探究点拨”以及有关解释或练习等。在第一章的第二节从整体上呈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然后几乎每章皆突出某个探究环节,待全书讲完后,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便在该教材不同的章分别出现过了。
例如,在第二章强调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科学探究环节;第三章突出了“提出问题”的环节;第四章则注重“制定计划”;第五章关注“猜想与假设”;第六章训练“分析与论证”;第七章则强调“交流与合作”与“评估”等环节。
除上述特点外,该教材还注重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同时在语言描述、图片取舍、栏目确定甚至章、节、段标名的选择上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
由廖伯琴和何润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很快就要在全国推行了,将会有更多的同学用上这套新教材。该教材顺利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的初审与复核,并在国家级实验区使用过程中获得了好的反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符合8~9年级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从自然、生活走向物理,引入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使教材增添了活力。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社会、生活实际。注重学科间的渗透,插图生动有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精神贯穿于全书,且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评语。国家级实验区的师生们也喜欢这套有大的创新力度、抓住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教材。学生们学习该教材后不再畏惧物理、讨厌物理,他们认为:“很有创新性”;“学习物理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不像别人说的那样枯燥,那样难学”;“我们喜欢这样的教材。”国家级实验区安徽省芜湖市师生语。总之,该教材得到了专家的赞同、教师的认可、孩子们的喜爱。
当然,该教材的进一步完善还有待各位专家、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期待着各方的批评。
(本文选自《物理教学探讨》2002年第1期)
- 上一份资料:感悟物理新课程
- 下一份资料: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整体介绍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