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 内容详情

关于对新教材试用的几点思考

作者:郑建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0月29日  星级: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通过对“沪科版”物理新教材的试教与研究,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教材改变了以往单纯是一本知识的载体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注重对科学活动的探究,以及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问题时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据,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迷你实验室”,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信息窗”“实践活动”“加油站”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标准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交流及协作的能力等。

2. 在实施过程中,要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必须要转变以往的陈旧观念,理念的更新是搞好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
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根除“搞课程改革,就是不要考试”“搞课程改革,就是让学生玩得高兴”等一些观念。要知道,新课程标准只是针对教学的一个最小限度,而非上限。不是说搞了课程改革,成绩就不要了,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实际上,通过课程改革,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其学习方法及再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需要转变,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参与者。“让学生玩得高兴”只是片面的、极端的理解,只是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堂的调控,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的转变,是否跟得上现在的形势。

3. 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过程的探究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多得多,如果只注重结论的应用,而不注重过程的产生,若干年后可能这些知识都淡忘了;而要知道如何得到这些结论,这些结论是如何来的,那就要注重过程的认识。新教材的实验探究,正好符合教育特点,能培养学生自觉地通过自我的实践活动,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可以这样说,这是与传统教法最大的不同所在,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规律,不必过分重视是否有正确的答案,而应重视思维过程。另外,从新教材的编排内容来看,如果按照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一学年的内容,可能一学期就讲完了。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将学生应有的潜能发挥出来,学生对课本的知识可能掌握得“很熟练”,但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机械工”,却无法成为有创见的“设计师”。当新问题出现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只有在通过了自身的实践探索活动,培养了自己再学习的能力后,才有一个质的飞跃。“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科学的探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个人和民族的重要性。

4. 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方法的转变
各个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对于物理来讲,作为实验学科,特别要重视实验方法。比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分析、评估论证等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伪存真,不仅仅只得到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对其他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对未来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教材当中还安排了许多类似的探究实验,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授时不要只当成作一个演示实验,甚至不做实验,要改变“学生实验时无法控制,只能是一团糟”“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做好”等想法,不要图省心、省事。当然要准备好一堂课的器材是相当费时费事的。比如我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节中,用了一天的时间去准备;音叉、鼓、锣、收录机的喇叭、抽气机、玻璃罩,花钱买来音乐盒,为制作的课件寻找需要的声音的素材,虽然自己感觉有些累,但看到学生在自我探索中领会旧知、发现新知,而我也在与学生共同的探究过程中领略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到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必要的。

5. 实施过程中,要重视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要善于提问,提出好问题。而一些无关痛痒的提问、自问自答式的提问,不仅不起任何作用,反而使人索然无味,甚至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产生怀疑,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设计的不露雕凿痕迹的问题,使学生在对其探索中寻求到一种学习的快乐。而通过探索,又提出了更多的很有见地的问题,这便是成功的开始。“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总之,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能遭到淘汰,只有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才可能有新的成就,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所有学生,让我们一起进步吧!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