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 内容详情

物理教学改革浅谈

作者:宋建华  人气: 次  时间:2009年12月04日  星级:

诸城市龙源学校 宋建华  

一、将多年来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的习程序给颠倒过来了,就是课下学,课上研究  

1、课下学。有大部分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并且写出每节课的概要式笔记。另外配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有关的参考书和杂志,以丰富课内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  

A、学生对每节课上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有课上对于学生能自己学懂的知识可以不再讲了,对于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讨论研究,学生可以带着自学时不懂的问题一起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便便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探讨。  

B、写笔记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写概要式笔记,需要把教材中的要点在读后总结归纳出来,再通文字表达,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思考认识的过程。其次也是保证读书这个软任务不被其它科目的作业吃掉的措施。  

C、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多读一些参考书,解决他们课上吃不饱的矛盾。  

2、课上研究和练。  

A、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把全产中精力用在解决重点和难点上。  

例如在讲比热这节课时,抓住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这个关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讨论研究,比热的概念就建立起来了。  

课本中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实验做法是用相等质量不同物质,吸收同样的执量上升温度不等,然后让学生分析得出若要上升相同温度,则吸收的热量是不相等的。由于绕了这样一个弯,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就感到不好理解。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一上课我首先提出本节课师生共同研究的问题是相同一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然后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学生都知道用实验去探讨。让学生相互讨论、研究、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几分钟的商讨,学生们提出了三种方案:  

第一、与课本介绍的实验方法完全相同。  

第二、先测出两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然后使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再测剩余酒精。哪盏灯内剩的酒精少,则用它加热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就多。  

第三、用酒精灯给两种不同物质加热,当第一种物质升高到T摄氏度时,立即熄灭它的酒精灯,这时可以看到,第二种物质为达到T摄氏度仍需要加热。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案的优缺点,他们一致公认第三种方法直观,步骤简单,易懂。教师采用第三种方法给学生演示并得出结论。学生经过讨论、提方案,观察实验,对比热是用来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比热的定义是什么?某种物质比热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就一清而楚了。  

由于这种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研究的,所以学生积极性高,课堂上很少有走神。  

2、因为课上采用了共同研究的方式,内容精,效率高,所以同样内容所用新课时间就大减少了。剩下的时间便加强堂练习,回家作业部分的习题,课上基本上都可以做完,经过实践看来,课内做练习的好处主要是:第一、学生边做、教师边辅导,发现共性问题可以集体讲解,个别问题站在学生身边及时解决;第 二、课内做练习效率高。经多次统计,课内一刻钟做完的作业,回家大多数同学需要半个时左右。  

第三,后进生得到了及时指导,避免了抄作业,或因作业不会而日积月累对这门功课的兴趣变淡薄,甚至放弃学习的现象。  

第四、减轻了生的学负担,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下学的条件,有利于 发挥他们的特长。  

二、课下学、让研究和练的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一、通过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抓住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去学习。教材各节内容其鲜明特点有三个方面:  

1、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学生所熟悉的物理现象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例如光的初步知识这一章,除课本所列举的几个实例外,学生的问题远不止这几个,为了启发生求知的强烈欲望,首先要每个学生将有关光的现象各种不懂的问题都提出来,然后教师将这些问题按初中、高中学习范围整理出来再公布给学生,这些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带着强烈地追求答案的愿望去读书。  

2、课本是在生具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科抽象,总结归纳出概念或规律。根据此特点,指导学生读书时,重点应放在每个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问题上。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一定要做到实验目的明确,物理过程清楚,结论要能比较正确地叙述。  

3、课本在讲完概念规律以后,要讲这些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根据这个特点,每章学完 之后,让学生将开始学这章时所提的问题以争答的形式答出,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予以运用。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最后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其次,还要鼓励那些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学生在自学时常常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人们第一次用什么方法测出光速的?光速为什么正好是个整数?课本上说光是一些物体发出来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是一些物体而不是所有的物体?光是什么?光是怎样从物体里发出来的?这些不断地提出问题,说明他们把现在的学习和即将学习的内容变成了乐于思考观察和分析的对象了。这样,他们思维就越来越活跃,越敏锐。刻苦钻研的风气就会逐步形成。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观察兴趣升华到主动培养观察能力。做法如下:  

1、经常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例如在演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实验时,提问学生,手指为什么没有被烫伤?所有的学生立即回答空气不善于传导热。却没有学生能够说出玻璃也是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抓住此实例并结合牛顿、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事迹,说明培养观察 能力的重要性。  

2、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中心安排教材。例如讲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时,不要演示一个实验讲一种传递方式,而将三种热传递方式的演示实验同时做,要学生观察时注意分析、比较,找出各有关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研究,不但知道有三种热传递方式,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很容易抓住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的区别。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验时,常发现一些现象不得其解,教师抓住一些典型的问题公布于全班,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例如,学生做补充实验时,按照电路图连实物,研究电键与电灯并联时的作用。学生先分析出电键闭合时,灯不亮灯二变得更亮,只是亮的程度不同。何故?问题出在哪里?过去是现这种现象时,教师把原因直接告诉了学生,故障很快找出来。现在是把问题交给全班学生,大家共同分析、实验,最后找出影响亮与不亮的故障出在电键上,只要用 手使劲按电键,二就不亮,最后分析得出电键接触不好,相当于在支路上并联了一个电阻,使劲按则是使电键接触良好,电键将它短接了,因此不亮。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讨论课是学生进行复习的一种好形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促使复习课的形式也要改变  

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点尝试,其具体做法是:  

1、每章完后,教师编制十个左右复习题题目要求包括重点知识、学生易错、易混的概念和规律,以及提高性的问题,发给学生课下自己准备答案。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一方面交流各题的解法,别一方面对每个题目所涉及的概念、规律及解法准备好质疑外组的题目。  

3、再用一节课,由教师主持,挑选题目中的一题,点由某组同学回答,根据答的正确与否给基本分。然后由外组同学提出质疑,某同学又答对了,给全组加分,答错了扣基本分,这样做优点是:  

A、因每个被叫者都代表全组 得成绩,初中学生集体荣誉感很强,为了获得好成绩,每个人都积极准备、讨论热烈、本章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通过讨论、别人帮助,也能准备得比较充分,中等生在全面分析问题等方面得以提高,好学生得以巩固,大家都有收获。  

B、为了准备质疑题,全组同学围绕着一个题目,将有关知识加以运用,不但复习巩固了旧知识,而且提高了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C、对讨论过的题目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固。例如学生对反射定律内容的叙述经常把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忘掉。为此在光学这章复习讨论题中设计了一题:一条入射光线有几条反射光线?为什么?学生为了回答这个为什么,经过一场激烈的讨论,从此再叙述反射定律时,全班无一人答错。  

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从效果上看,漟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主动进取的精神增强,负担减轻,一些学生成绩上来得较快。问题是讨论题设计较难。某题稍有不当,不但达不到明确的目的,而且还会影响课时。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