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 > 内容详情

有特色的初中物理实验

作者:于玉琴  人气: 次  时间:2007年05月18日  星级:

1.用摩擦酒杯探究杯中水量对音调高低的影响

实验器材:示波器软件,计算机,高脚酒杯,水

实验方法:本实验用到一款虚拟仪器软件(Es - how ) ,它实现了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的功能,在音频范围内可完全替代上述仪器。该软件可从网上下载。其界面如图1:

1


主要区域为波形显示区,右上角为频率显示区。波形与数字显示相结合,将声音的特性展现出来。

实验前先将一支麦克风连接在电脑接口上,再准备一只高脚杯,倒人少量水,并将麦克风对准高脚杯。打开Eshow,按下“频率计”按钮。

实验时左手握住高脚杯的底座,右手食指蘸点水,沿着杯口缓慢移动(见图2 )。于是杯子就会发出颤动的声音来。同时Eshow 的界面上会出现规律的正弦波和频率显示。改变杯中的水量再次实验,观察波形和频率显示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杯中的水量越多,产生的声音的频率越低,即音调越低。


图2

现象浅释:

用手指沿杯口摩擦时,杯壁会出现振动,并在杯壁中传播。每一次摩擦只使某一种频率的振动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这种频率是杯子的固有频率,即摩擦使杯子在这个频率下共振,于是发出了比较响的声音。当向杯中加人水后就等效于改变了杯子的固有频率,水量增加等效于固有频率降低,因此,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也降低了。这种摩擦发声与对水瓶口吹气的情况不一样,后者是空气柱的共鸣现象,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产生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对该实验的评价:用于“声音的特征”部分的教学,利用计算机辅助,将声波的波形和频率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学生对音调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该实验也可作为学生课外的探究活动。


2.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回形针

实验器材:各种杯子,如玻璃杯、塑料杯、纸杯,回形针、水、食盐等。

实验方法:取一只杯子,往杯中倒水,直到水面与杯口相平。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地放人水中,请猜测一下,水会不会溢出来?动手试一试,结果怎样?跟你的猜测一致吗?

继续猜测一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人多少只回形针?动手试一试,一共可放人多少只回形针?实际放人的数量和你的猜测相差多少?

那么,能放人的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对此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现象浅释:

往杯中倒水或往水中放回形针,水面可以高于杯口平面而不溢出,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具有表面张力的原因。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人多少只回形针与杯口的面积有关,与杯子的材料有关,与杯中液体的种类和温度等有关。

对该实验的评价:这个实验可以放在序言阶段让学生去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做完这个实验,学生一定会感到吃惊― 猜想和实验结果竟有这么大的差别!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哪些因素有关,只要学生做出一些猜想,并了解如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即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选择一种因素进行实验。有关实验的原理不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

3.点燃的茶包

实验器材:茶包(袋茶),火柴。

实验方法:取一个“立顿”牌的茶包,将封口拆开,倒出茶叶。将装茶叶的棉纸包整理成筒状,放置在桌上倒置玻璃杯的底部,用火柴点燃茶包上端(见图3 )。随着茶包向下燃烧,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燃烧到靠近茶包底端时,茶包(带着火焰和燃过的灰烬)向上飞了起来,甚至能到达屋顶。当茶包火焰熄灭后,燃过的灰烬就降落下来。这里我们用的是立顿牌的茶包,笔者曾用其他品牌的茶包替代,但均不成功。


现象解释:点燃茶包后,火焰周围因为温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形成了上升气流,这股上升气流对茶包产生了向上的升力。随着茶包不断向下燃烧,茶包的质量变小,所受重力减小。当向上的升力大于重力时,茶包(带着火焰和燃过的灰烬)就向上飞了起来:当火焰将灭时,空气对茶包的升力小于重力时,茶包就降下。

对该实验的评价:这个演示实验可以放在物体的二力平衡和浮沉条件之后进行。实验现象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能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围绕这个实验进行探究。茶包燃烧后能否上升跟哪些因素相关?试着用不同材质的纸圈进行上述实验,结果怎样?

4.火烧气球

实验器材:铁架台,气球两个(颜色、大小一样), 蜡烛,火柴,细线

实验方法:将两个气球吹成一样大小,左边的气球中有少量水,右边气球中全是空气。用细线将它们系紧,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点燃两支蜡烛,同时将蜡烛放到底部(见图4)。学生惊奇地发现:右边气球“啪”的一声立即爆破了,而左边气球却安然无恙。

现象浅释:

当蜡烛对左边的气球加热时,火焰通过加热点附近的气球皮把热量传递给其中的水,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吸收一定的热量时温度的升高较小,因此气球的胶皮不易达到熔化破裂的程度。而右边气球内空气的质量比较小,依靠对流从加热点附近带走的热量比较小,加热点附近的气球胶皮受火焰直接加热,温度上升很快,因此在气球内气体压强作用下,很快达到气球破裂的程度。

对该实验的评价:该实验可用于“比热”部分的教学,先用精彩的、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引人课题(事先将气球准备好挂在铁架台上,不让学生知道一个气球中有水),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对于左边的气球,可与“纸锅烧水”实验对比。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