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暑期初中升高中物理衔接教材:第二讲 x-t图象与v-t图象及匀变速直线运动
作者:颜帮富 人气:
次 时间:2016年06月11日 星级:
[要点导学]
1.x-t图象
(1)x-t图象: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表明物体在某个时刻所处的位置,或是在某一段时间里物体的位移。
(2)x-t图象:其倾斜程度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倾斜程度越大则其速度越大。
(3)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同一位置,或者说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他们的位移相同;也可以理解为两物体相遇或者A追上B。
(4)图象若是水平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静止不动。
【例题1】. 如图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运动得快
B.在0~t1 这段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不相等
2.v-t图象
(1)v-t图象: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物体在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2)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3) 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
(4)水平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都做加速运动
B.2s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2s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2s前 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2s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D.2s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
3.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例题】.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4s后汽车速度为12 m/s,求其运动的初速度。
【例题】火车到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12 m/s,加速度大小为3 ,求3s后的速度。
(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例题】、一辆汽车以 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求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例题】、一辆汽车以 的速度行驶,现因故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为 ,则汽车从开始刹车经过5s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4)推出公式:
【例题】、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40m/s,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4 ,该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的最小长度是多少?
练一练:
.........
- 上一份资料:2016年暑期初中升高中物理衔接教材: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概念
- 下一份资料:初中物理实验中的思维方法
[要点导学]
1.x-t图象
(1)x-t图象: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表明物体在某个时刻所处的位置,或是在某一段时间里物体的位移。
(2)x-t图象:其倾斜程度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倾斜程度越大则其速度越大。
(3)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同一位置,或者说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他们的位移相同;也可以理解为两物体相遇或者A追上B。
(4)图象若是水平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静止不动。
【例题1】. 如图是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运动得快
B.在0~t1 这段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不相等
2.v-t图象
(1)v-t图象: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物体在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2)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3) 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
(4)水平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都做加速运动
B.2s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2s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2s前 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2s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D.2s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
3.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例题】.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4s后汽车速度为12 m/s,求其运动的初速度。
【例题】火车到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12 m/s,加速度大小为3 ,求3s后的速度。
(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例题】、一辆汽车以 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求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例题】、一辆汽车以 的速度行驶,现因故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为 ,则汽车从开始刹车经过5s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4)推出公式:
【例题】、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40m/s,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4 ,该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的最小长度是多少?
练一练:
.........
- 上一份资料:2016年暑期初中升高中物理衔接教材: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概念
- 下一份资料:初中物理实验中的思维方法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