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推荐学科网站

帮助中心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参考> 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 > 内容详情

怎样积累物理教研论文的写作素材

作者:蔡传平  人气: 次  时间:2007年10月22日  星级:

蔡传平 湖北省松滋市教研室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是写不出教学教研论文的,所以说,积累素材乃教研论文写作之源。积累素材的方式,可分为间接积累和直接积累两类。

一、间接积累

间接积累,即博览群书,从众多的书籍、杂志中汲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1. 素材积累的途径

一是要阅读一些理论性书籍,掌握一些物理教育科学的新的理论观念。这样,有助于教师从理论高度来识别素材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中,可以将你总结的经验,写成的文章,提升到相应的理论高度。一篇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又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文章,才会是好文章,价值也就比较高了。如果文章只是经验的罗列,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文章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即文章要有理论高度,不能就事论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个人在写作时,比较注意这一点,抽时间阅读了大量原苏联等国外和国内教育理论书籍,做笔记好几十万字,这一点,在写作中受益很大。例如,在写“初中物理差生厌学心理及矫正策略”一文时,我引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学习的东西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考虑各组学生的特点” 等理论观点,使文章大为增色,不仅发表,而且获得物理教学研究会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值得广大物理教师阅读的教育理论书籍很多,如:《和教师的谈话》,(苏)赞可夫,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教学的艺术》,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物理学研究方法和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现代教育思想精粹》,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物理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等。

二是要阅读一些国内物理教学的报刊。主要好处有三点:把握物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掌握教改教研新的动向和信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博采众长,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学习、积累撰写物理教研教改经验文章的技巧和方法。有了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真知灼见。可供物理教师阅读的报刊很多,不必也不可能全阅。可择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的来读。如,《课程教材教法》,北京;《物理教师》,江苏;《中学物理》(初中版),黑龙江;《物理教学》,上海;《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版),重庆;等等。在阅读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应掌握浏览、粗读、精读三种方法,把握三种方法的关系,既广博阅读,又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是要多听课,多听讲座。平常要尽可能多听名师和同行们的优质课、观摩课,听取一些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因为这些课和讲座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多年甚至几十年所积累的研究经验,相当于压缩饼干,营养面包。我们可以从中获取许多丰富的经验和写作素材。

2. 资料整理方法

一是卡片法。即在阅读书籍和报刊时,将新信息、新观点、精要资料、优秀教案、典型经验、精辟论述等有参考价值的材料摘抄到活页卡片上。卡片的优点是方便灵活,需要时可随时选择抽取,卡片多了,便可按照教育理论、教学经验、优秀教案、教学研究等类别,分类存放。

二是目录索引法。即将全国主要中学物理教学杂志每年刊载的文章目录搜集起来(各刊12月都有总目录),按杂志类别分装积累。目录索引积累的优点是,资料全面、丰富,信息量大,且各杂志每年的目录本身也是按类别集中的,遇到需要查阅某一方面的全面素材时,可纵观一个时期内全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动向,研究经验和发展趋势。如关于“STS”的教育研究,经查阅建国以来的许多杂志、材料,我了解到:学科教学中渗透“STS”的教育的研究,起源于美国,我国的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研究较早起步于解放初,但那时只有少数几个学者在研究,不大为社会重视和认可,近十年来的研究发展很快,以后还会向其他学科发展,如数学教学中的“STS”教育等;美国等国的“STS”教育研究已取得丰富经验,我国所发表的有关“STS”研究的经验文章,还微不足道。又如,要查找关于某一教材内容的教学,可根据各杂志目录、索引,查出大量关于这个内容的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和教案举例,你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提出超越前人的独到见解。否则,你会盲人摸瞎马,费九牛二虎之力写成的文章,自我感觉良好,就是不被刊登,极可能是这个问题,别人早有研究,且经验已经在你之上。

三是资料剪辑法。即将各种报刊上有价值的资料,直接剪辑或复印下来,然后按类积累,分装成册。此方法适用于积累年代已久的报刊上的资料,优点是材料精练、集中。同一类材料,尽在手边,唾手可得,查阅起来,较目录索引法更为便捷。

二、直接积累

即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搜集、积累写作素材。这种积累方式非常重要,因为要使你写出的文章有真正独到的见解和坚实的可行性,其经验必然应来自于实践,要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首先要有你的真实感受。

1. 素材积累的途径

一是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教改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如,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电教媒体的使用、探究式教学等专题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教学竞赛等常规教研活动。“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亲身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对教改的经验、教训,成功与失败之处,感受才最深,掌握的素材才最丰富。

二是要认真研究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师每天都在备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每天都在进行教学研究。应该说,教师对教案的每一个改进,每一次优化,都是教学经验。

三是要抓住课堂45分钟这个素材来源的主要场所。这点我个人有深刻的感受,课堂45分钟是个丰富的、动态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众多可供发掘的写作点。素材来源于课堂,课堂是素材的源头,写作离不开课堂!如果一段时间不进课堂,不听课,就写不出文章。一进课堂,一进教室,就来灵感!例如,在一次教学视导中,我发现一位教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束手无策,或者对学生分散注意力的现象视而不见,我便搜集资料撰写了“调动学生注意,启迪物理学习”一文,从心理学基本观点出发,分析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及其特点,提出“采用直观手段,应用鲜明方式,选择新颖教学”的观点,总结出“教学方法常常新,教学形式常常变,教学语言常常趣”等经验措施,呼吁广大物理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文章反响很大,刊于《中学物理》1992年第) 期。

2. 资料整理方法

一是要坚持写教学体会。即将个人参加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感想、体会等,及时地、不失时机地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下来,我常称它为素材本。素材本记录的内容可大可小,可长可短,有时是一种专题素材的积累,有时是一种即兴感受的记录,有时是一篇文章的粗略构思,有时仅是只言片语,甚至是一句话,一个词。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本子即为你论文写作的初加工素材,是教研论文的源泉。写教学体会,要注意观察,注意思考,时时处处做有心人,这样,才会有敏锐的眼光。有时,我睡在床上,突然想到一个写作切入点,便要立即起床记下。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很好的现象,一个很好的题材,有的人把它及时记下并写成文章,而另一些人却视而不见,这关键是前者是有心人,在注意观察和思考。例如,2000年,荆州市举行初中物理教学竞赛,我市杨书云老师代表松滋参赛,执教《变阻器》,实施了许多创新和教学改革,并对学生广泛进行了“STS”教育,在二十多位参赛选手中获得第一名,后代表荆州市赴省参赛。当时的评委之一,洪湖市物理教研员朱老师深有感触,及时地写下了教学创新的全程,不久,便写成了《如何突破“变阻器”教学难点》一文,刊发于《物理教师》2001年第1期。当时,在场的评委十余人,旁听教师三四十人,为何只有朱老师一人能写出此文呢,除写作能力因素外,我认为是朱老师做了有心人,积极观察和思考,将感受升华为经验文章。而其他人则是做有心人不够,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有感触但不强烈。

二是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所谓教学后记,就是教师在上完课后,对该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学生对本节课的接受情况、在教学中突发灵感得到的较好教法等进行及时记录。教学后记可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教材认识,即该节教材在全册中的地位、作用。(2)教学方法,本教材采用何种教法、何种教学手段为好。(3))教案可行性,即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学效果如何。(4)体会与感受,即自我感觉、评价、灵感、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写教学后记,有两个重要原则,即有感而发和及时记载。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