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作者:ys 人气:
次 时间:2004年12月12日 星级:
科学探究:速 度 的 变 化
教学设计
〔探究课题〕学生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思想〕
1. 改变物理学科本位,探索物理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整合。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使单纯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践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注:实验教材提供了2个探究活动方案给参试老师选用,经实验区内兄弟学校及本校的实地试用,结果不甚理想:“斜面滚球”球速太快,来不及计时,更不说分段了,所测值不足为信,无法提供讨论和交流;“百米跑”路程太长,易疲劳,注意力易向外游离,同时也吃不准各人在跑动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体现教学标准的要求。)
2.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
3.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设法创造难得的相互协作的条件,把实验扩展到操场,把实验组扩充到10人。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速度规律来实测50m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2. 依据《体育达标》要求,比照学生50m快速跑的实况,对快速跑的速度控制进行实地评估。
3. 体验探索实验的有关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4.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实验原理〕v=s〖〗t(s:用卷尺可测,t:用停表可测)。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笔、记录表格、自制多媒体课件。
〔探究课时〕物理实验课一节,活动课一节(共2课时)。
〔教学准备〕
1. 事先选好实验场地,画好跑道,标出相应5个计时点的位置。
2. 事先对各班实验组长进行实验全过程操作培训,以利学生实验稳妥顺利地开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实验目的的讲解,操作要点的引导
体育教师:50m快速跑技术要领;50m快速跑速度控制指标。
1. 起跑:普通采用蹲踞式,前脚离限制线一脚半,后脚离限制线三脚距离,两手放在限制线后沿(多媒体显示)。
2. 速度控制:
(1) 0~10m:加速跑。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快速度。要求:男生在2s内完成,女生在2.5s内完成。
(2) 10~40m:中途跑。正确跑姿快速完成,后蹬充分,“趴地积极”,身体保持正直线稍前倾。要求:男生在4s内完成,女生在4.5s内完成。
(3) 40~50m:冲刺跑。保持或尽量保持中途跑的速度,以最快速度冲过终点。冲线时不要急于停下来,要有缓冲过程,逐渐降低速度直至停止,以免发生事故。
物理教师:为每个学生50m跑的速度控制做客观的评测,利用测量及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来考查v=s〖〗t。
速度控制指标参照附表(多媒体显示)。
二、 实验分组
每10名同学为一实验组,组长一名,再分成甲、乙两队,每队5人。甲、乙两队相对站立,发记录表格纸,每人在自己表格的运动员栏中依次写下对面5位同学的姓名。
三、 实验过程
1. 进入50m跑场地:甲队5人在起跑线后列一路纵队,准备跑步;乙队5人领到停表后(学会用法),依次站到各自计时位置准备计时。
2. 组长发令甲队第一人跑出同时,5名计时员同时按表开始计时。当第一人依次跑过每个计时员面前时,各计时员立即停表,并把时间记录在表格的相应栏中,如此继续直至甲队跑完。担任计时学生最后在计时员栏中签名以示负责。
3. 甲队跑完后与乙队互换,由甲队计时,乙队跑步,重复第2步骤。乙队跑完后,交回停表给老师。
4. 甲、乙两队都跑完后,仍成两行相对站立,相互交换手中记录表格。这时各队学生都可以在手中的表格中看到自己的姓名和其中一次时间记录,再和本队交流就可以抄齐自己其余4次的时间(实验过程多媒体显示)。
第一课时结束(离开场地回班级做数据处理、评估和交流活动)。
第二课时
四、 实验研讨(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活动、答疑、参与研讨指导)
1. 各人按表格内要求算出自己的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中,同时也把本队其他学生已算出的他们各自的平均速度,抄入自己表格内相应位置。
2.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写入实验报告:
(1) 50m快速跑速度控制情况。
(2) 50m快速跑全程平均速度,速度最快的时段。
(3) 测时准确,计算无误,填表正确。
(4) 实验认真负责,善于配合,有团队意识。
3. 每队根据上述条件评出本队优胜者1名,每组评出2名,组长在每个学生报告上写出简明评估。
4. 实验组之间互相交流评出实验优胜组(1组),优胜者(4人)。
五、 实验小结
1. 体育老师:就实验实况从体育角度做简要小结。
2. 物理老师:从实验各环节进行情况,从物理角度做简要小结,格外强调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3. 学生将实验内容写成实验报告,并在实验报告中写出参加实验的体会、收获、改进意见和设想,交课代表。
- 上一份资料:新课标《力》教学设计(附说课稿)
- 下一份资料: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设计
〔探究课题〕学生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思想〕
1. 改变物理学科本位,探索物理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整合。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使单纯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践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注:实验教材提供了2个探究活动方案给参试老师选用,经实验区内兄弟学校及本校的实地试用,结果不甚理想:“斜面滚球”球速太快,来不及计时,更不说分段了,所测值不足为信,无法提供讨论和交流;“百米跑”路程太长,易疲劳,注意力易向外游离,同时也吃不准各人在跑动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体现教学标准的要求。)
2.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
3.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设法创造难得的相互协作的条件,把实验扩展到操场,把实验组扩充到10人。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速度规律来实测50m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2. 依据《体育达标》要求,比照学生50m快速跑的实况,对快速跑的速度控制进行实地评估。
3. 体验探索实验的有关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4.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实验原理〕v=s〖〗t(s:用卷尺可测,t:用停表可测)。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笔、记录表格、自制多媒体课件。
〔探究课时〕物理实验课一节,活动课一节(共2课时)。
〔教学准备〕
1. 事先选好实验场地,画好跑道,标出相应5个计时点的位置。
2. 事先对各班实验组长进行实验全过程操作培训,以利学生实验稳妥顺利地开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实验目的的讲解,操作要点的引导
体育教师:50m快速跑技术要领;50m快速跑速度控制指标。
1. 起跑:普通采用蹲踞式,前脚离限制线一脚半,后脚离限制线三脚距离,两手放在限制线后沿(多媒体显示)。
2. 速度控制:
(1) 0~10m:加速跑。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快速度。要求:男生在2s内完成,女生在2.5s内完成。
(2) 10~40m:中途跑。正确跑姿快速完成,后蹬充分,“趴地积极”,身体保持正直线稍前倾。要求:男生在4s内完成,女生在4.5s内完成。
(3) 40~50m:冲刺跑。保持或尽量保持中途跑的速度,以最快速度冲过终点。冲线时不要急于停下来,要有缓冲过程,逐渐降低速度直至停止,以免发生事故。
物理教师:为每个学生50m跑的速度控制做客观的评测,利用测量及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来考查v=s〖〗t。
速度控制指标参照附表(多媒体显示)。
二、 实验分组
每10名同学为一实验组,组长一名,再分成甲、乙两队,每队5人。甲、乙两队相对站立,发记录表格纸,每人在自己表格的运动员栏中依次写下对面5位同学的姓名。
三、 实验过程
1. 进入50m跑场地:甲队5人在起跑线后列一路纵队,准备跑步;乙队5人领到停表后(学会用法),依次站到各自计时位置准备计时。
2. 组长发令甲队第一人跑出同时,5名计时员同时按表开始计时。当第一人依次跑过每个计时员面前时,各计时员立即停表,并把时间记录在表格的相应栏中,如此继续直至甲队跑完。担任计时学生最后在计时员栏中签名以示负责。
3. 甲队跑完后与乙队互换,由甲队计时,乙队跑步,重复第2步骤。乙队跑完后,交回停表给老师。
4. 甲、乙两队都跑完后,仍成两行相对站立,相互交换手中记录表格。这时各队学生都可以在手中的表格中看到自己的姓名和其中一次时间记录,再和本队交流就可以抄齐自己其余4次的时间(实验过程多媒体显示)。
第一课时结束(离开场地回班级做数据处理、评估和交流活动)。
第二课时
四、 实验研讨(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活动、答疑、参与研讨指导)
1. 各人按表格内要求算出自己的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中,同时也把本队其他学生已算出的他们各自的平均速度,抄入自己表格内相应位置。
2.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写入实验报告:
(1) 50m快速跑速度控制情况。
(2) 50m快速跑全程平均速度,速度最快的时段。
(3) 测时准确,计算无误,填表正确。
(4) 实验认真负责,善于配合,有团队意识。
3. 每队根据上述条件评出本队优胜者1名,每组评出2名,组长在每个学生报告上写出简明评估。
4. 实验组之间互相交流评出实验优胜组(1组),优胜者(4人)。
五、 实验小结
1. 体育老师:就实验实况从体育角度做简要小结。
2. 物理老师:从实验各环节进行情况,从物理角度做简要小结,格外强调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3. 学生将实验内容写成实验报告,并在实验报告中写出参加实验的体会、收获、改进意见和设想,交课代表。
- 上一份资料:新课标《力》教学设计(附说课稿)
- 下一份资料: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